■/
蘇州市東中市實驗小學
創新能力是指人們對事物的現象和本質進行分析、綜合、推理、想象,從而激發出靈感,發現新規律,提出新知識和新方法,創造出新產品、新工藝、新成果的一種主觀能動性。創新能力有先天性的因素,但主要的還是后天的培養,是教育培養和社會實踐的結果,是人們后天形成的一種特殊能力。
身心健康為各種美德、知識、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居里夫人曾說過極富哲理的名言:“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因此學生全面良好的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健康,要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以保證發展積極的思維,良好的記憶,豐富的想象和集中的注意。體育教材內容體現時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實用性。不僅著眼于掌握體育技能、技術,更主要是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從生理、心理上和社會精神文明等方面促進提高,使“生命之樹常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學高峰。
終身體育思想來源于終身教育觀念和注重個體的文化觀念。體育是伴隨人的終身教育,健康愉快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內容。作為構成傳統教育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其對象一直局限于在校學習的青少年兒童,我國學校體育任務的立足點長期局限于在校學習期間。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體育任務雖然有一定的連續性,但按著終身體育的要求始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如何使體育運動貫穿終生,這就要求學校體育教學階段,要注意把學生培養成能在不同環境下具有創造性地解決實際運動問題的一代新人。
興趣激發法是用興趣啟迪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如何才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呢。(1)進行學習動機的教育。由于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自感責任重大,必須加倍努力地進行學習。(2)科學組合教材,教法多樣,形式多樣。讓學生感到新穎,引起學生的興奮,產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3)正確評定學生成績,激發、培養興趣。教師對學生的成績給予肯定,作出表揚和鼓勵,這是一種良性刺激的強化方式,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取得了成績和進步,給他們樹立信心,以此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4)運用競賽和游戲培養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因素,在教學中運用競爭和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興趣,同時引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促進其創新能力的發展。
體育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采用多種教法,要創造情景,啟發想象。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有意識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表象、多媒體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述情境。利用教具進行示范,使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概念,給學生一個想象情景。例如各種體育節、球類比賽、郊游等,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怎樣去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如何巧妙地設計問題。巧設問題法,即教師根據教材和需要巧妙地提出問題,以學生回答或討論的方式進行,最后教師補充發表個人意見。爭論法即教師提出,要學生各抒己見,從各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一個問題的多種答案,進行爭論。由于爭論必須經過認真地思考,這樣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邏輯與敏捷性,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在巧設問題的前提下,要鼓勵誘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要留給學生思索的空間,在充分肯定分析思考的同時,放手讓學生猜想和提出假說,學生的創造能力主要表現在能夠大膽懷疑、大膽爭論、敢于冒險、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等。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而“發現學習法”不是直接把所要學習的內容提供給學習者,而只是為學習者提供有關線索,由學習者自己根據線索去獨立發現問題,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發現者”。其首要的學習任務是有所發現,如發現不同技術的共同屬性,兩種體育動作的相互關系,解決技術難點的新方法和達到目的的新途徑等。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體驗“發現”的興奮感,增強智力和能力,發展學生的推測、預判、對待解決難題的態度等創新能力。發現教學的一般操作程序是:(1)創設發現問題的情景。(2)建立解決問題的假說。(3)對假說進行驗證。(4)做出符合科學的結論。(5)轉化為能力。
創新是民族興旺的不竭之源。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教育,必須以發展人的創新思維、開發人的創新潛能為核心,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