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哲學的形成離不開它特定的環境,中國的環境包括中國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又是社會環境的基礎,所以對人類社會發展而言,自然環境對于人類乃至整個生命界的影響是廣泛而又深遠的。不同的自然地理氣候,對于人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歐洲土生土長的人種多是白種人,東亞土生土長的人種多是黃種人,非洲土生土長的人種多是黑種人,動物、自然植被的分布也是這樣。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對于文化和文明的發展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中國從整體上看,地理位置處于太平樣的西岸,東部大部分地區處于亞熱帶與溫帶。受季風氣候影響,雨熱同期是中國氣候最為顯著的特點,這樣的地理氣候孕育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氣候決定著降水線,降水線決定著人口,人口的數量對于文明的傳承是最為基礎的因素,中華文化幾千年沒有中斷,最為基礎的因素是中國的人口沒有中斷,中國這片土地上沒有發生大的氣候變化且變化到足以響中國人口的生死和存亡,文化與文明才會被傳承下來。
一方水土塑造一方文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口,一方人口發展出一方文明,特定地區的人口對于文化與文明的發展深深地打上了自然地理氣候的烙印,對于東方文明來講,尤其對于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哲學,就像中國人的外表一樣,從膚色來看,中國人不是太白,因為白種人比我們白,也不是太黑,因為黑種人比我們黑,我們是黃種人。中國人做人的哲學講究的極高明而道中庸,做事情、做人講究適度,適可而止,在中國古老的易經里,在乾卦中就明確提出:九五,飛龍在天,只有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人,才可以居高位,有九五之尊。做事千萬不要過頭,否則,物極必反,亢龍有悔。
雨熱同期,中國東部地區大多數處于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只要順應天時,糧食生產就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收成,民以食為天,所有中國在很長時間孕育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這是文明和文化發展的最根本的基礎,沒有人,其他一切都是空談。順應自然,在道德經里說道法自然,按照自然規律生產和生活,中國自古就有指導生產的二十四節氣歌,指導養生的十二時辰養生法。自然地理氣候對于文化與文明的影響,是很值得思考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源于非洲大陸,研究語言學會發現一個規律,中國人稱母親為媽媽,西方人為mother,都是m音開頭。原始人走出非洲的時候,西方人選擇日落的方向,歐洲-Europe:意思就是太陽落下的地方,人類渴求光明,但是,原始人西行的方向是太陽落下的方向。人類祈求風調雨順,地中海氣候偏偏雨熱不同期,還有地中海塑造了西方人逆自然而行的品格-征服自然,培根明確出來。東亞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路向東迎著朝陽,偏偏又遇到一片水土肥美的地方雨熱同期,順時而生,中國人的祖先明確提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這種不同,恰恰又是兩個地域的人的文化上的根本追求。所以,對于生產與生活中國明確提出了二十四節氣歌來指導農業生產。對于人的自我身心的修養生息講究天人合一,在中醫里提出了十二時辰養生法。這些優秀的文化仍然會對我們的生活發揮深遠的影響。上下五千年,中國有豐富的做人理論,這里有世界上最豐厚的做人底蘊,這也中國是要強于英美等西方國家的部分,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價值。所以,當今中國能夠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西方世界的難民問題、接二連三的恐怖襲擊、稱霸世界的利己主義思維,歸根結底是做人的問題,做人也是科學,文化也是生產力,中華文化自信是世界的發展的需要,就像近代一百年來西學東漸,中國對于西方科學的渴求一樣。對于當今西方世界復雜社會難題的解決,中華文化自有答案,那就是君子之道,圣人情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王道發展,天下為公。
中國哲學側重于做人的追尋,因為人多,民族多,大陸國家鄰國多,把對天理道德的追求放在首位,講天理良心,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做人是最重要的,做人的過程中,道德是最重要的,科舉就是治世、治人的具體制度。讀書人為了考取功名,絞盡腦汁。即使到了近代,中國倍受欺凌,士大夫們依然熱衷于科舉,李鴻章因為沒有主考過科舉而耿耿于懷,著名民族英雄左宗棠作為身居高位的封疆大吏因為沒有進士出身曾主動向慈禧太后提出參加科舉考試。中國古人對于科舉的追求遠遠勝于對于科學的追求,中國古代的士大夫視科學為“奇技淫巧”,加以蔑視,科學沒有成為主流。
客觀地講,一定歷史時期下,科舉制度對于中國的發展,文化的普及與推廣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資本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隨著東西方文明的碰撞,科技與工業文明對于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更注重于做人而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研究,就會暴露自己的致命缺點。對于征服自然的西方世界,在掌握了科學技術之后,將其應用于資本主義發展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中國近代的積貧積弱,需要全面認真的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它的客觀規律,“科學”是近代的舶來詞,對于科學技術的研究,我們需要惡補,對于科學技術之上的理論指導也就是科技哲學、自然哲學,我們更需要認真研究,它是培養科學家必備的基礎知識,它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等在哲學的領域里可以相互融通而統一起來,認識世界的普遍規律,因為世界本身具有物質統一性。發展自然哲學我們還需要重視起來,并將這些知識更好的教育我們的青年,培養自然哲學精神,中國哲學本身注重的是道德哲學精神,我們近現代學習西方科學,更多是學習表面的東西,自然哲學是深層次內在的東西,塑造更多世界大師級的中國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