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區心理學的核心價值是社區心理學的精神,這種精神指引著社區心理學研究者和工作者不斷前進,這種精神孕育于社區心理學之中,又引導著社區心理學的發展。
通常認為社區心理學的誕生是以1965年5月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召開的斯維姆斯哥特會議為標志的,此次會議將這一新興心理學研究領域命名為“社區心理學”。社區心理學的誕生與20世紀中期的美國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心理學的發展動態密切相關,推動著社區心理學的逐步形成,心理健康系統中的預防性觀點、Lewin的團體動力和行為研究、美國的社會變革、樂觀主義這幾個背景反映了人們對于個體、社區、社會之間關系的思考,成為社區心理學產生的主要推動力量。對于個體心理健康的關注,由治療轉向預防,強調了個體是社區、社會中的個體,從社區之中個體能夠獲得更多的正能量。
在《社區心理學——聯結個體和社區》一書中,社區心理學的核心價值有七種:個體和家庭健康、社區感、尊重人類的多樣性、社會公正、公民參與、合作和團體的力量以及實驗研究基礎。在《社區心理學(Community Psychology英文影印版)》中,提到社區心理學的核心價值有:預防重于治療、增強心理正能量、生態學視角的重要性、尊重多樣性、授權、行動研究、社會變革、合作與整合、社區感。
社區心理學的核心價值內容包括關注個體、關注社區、關注社會。個體、社區、社會之間相互聯系,不同的核心價值都蘊含著豐富的意義,這些核心價值之間彼此互相聯系,構成了社區心理學豐富的內涵與理論體系。社區心理學的研究與發展正是圍繞著這些核心價值展開的,探索社區心理學的核心價值指引著社區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也展示著社區心理學存在的意義。
根據已有的社區心理學研究成果,我們對于社區心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一些初步的預測。首先,社區心理學的理念將繼續走向全球化,主要表現在研究地域上不斷擴大,社區心理學在美國誕生,已由美國向世界各地擴散,傳播著社區心理學的核心價值,也遭遇著與各地區各種文明的碰撞;第二,社區心理學在研究內容上不斷豐富,本土化研究深入進行,在社區心理學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伴隨著不同文明不同思想的矛盾沖擊,社區心理學也在不斷改造自身融入各地文化之中,用社區心理學的思想去研究本土心理學,使得本土化的社區心理學成為其一大發展趨勢;第三,社區心理學的跨文化研究空間擴大,在前兩個發展趨勢成為可能的前提下,跨文化研究有了廣泛的支持,從宏觀角度看,社區心理學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中的研究和發展使得跨文化研究有了研究基礎;第四,社區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內容是其核心價值,尤其是對社區感的研究以及社區感與其他核心價值之間關系的研究,高職大學生對所在學校環境的的關注、認同、滿意度、熟悉、信任、依賴、歸屬感、適應性、和參與程度都深刻影響學生心理和行為,我們將這種學生學生個體對學校學校社區環境對心理體驗感受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界定為學校社區感。這是社區心理學發展重要的趨勢之一。
在高職院校建設中,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構成為社區心理學視閾下的研究內容,學生個體積極參與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思政建設水平的提升推動學生個體發展,在社區心理學視閾研究下,二者相互作用。
(1)促進學生個體參與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學生的參與度至關重要。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方面來說,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一旦脫離學生個體關注、認同、滿意度便會失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從社區心理學研究出發,關注個體與社區、社會的關系,我們有必要加強學生個體的學校社區感,以高職院校為主體主動引起學生的關注,得到學生個體的認同。促進學生個體參與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就要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在實踐中,從增加學生參加校園活動的學時、獎勵措施著手,以獎勵的方式提升學生參與度。
(2)提升思政建設水平推動學生個體發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推動著學生個體綜合素質的發展,個體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社區環境,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離不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三方面著手,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熟悉和了解,純潔學生政治思想,提升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心里有信仰,行動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