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園媒體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在信息傳播、輿論引導、文化育人、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高職院校校園媒體是指由高職院校行政部門組織成立,面向校內師生,開展傳播校內資訊等傳播活動的非盈利媒體組織和機構。媒體融合指多種媒介展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從新聞傳媒發展趨勢看,媒體融合是必然趨勢,為此國家出臺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把媒體融合上升到國家決策。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校園媒體建設工作,但是從管理機制、人才隊伍、媒體形態、媒體內容等來看,學校校園媒體融合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
(1)管理機制不科學。高校宣傳部門職能可以分為內宣工作、外宣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意識形態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等。學校設有黨委工作部,主要負責組織、宣傳、統戰、關工委等職能,后來機構調整時又將宣傳部門職能全部劃至黨委辦公室,而宣傳工作隊伍沒有補充到位,導致宣傳管理工作開展不暢。
(2)人才隊伍不專。目前學校從事媒體宣傳工作的人手不足,且沒有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由于人員編制限制又難以引進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為確保宣傳工作正常開展,吸收部分在校學生組建了編輯隊伍,參與校園媒體的維護和運行,這部分人員整體專業素養不高,經驗不足,且流動性強,難以保證校園媒體的運營質量。
(3)媒體形態分散。學校校園媒體主要有校園新聞網、校報、數字報、校園廣播臺、電視臺、微博和微信平臺等,其中校報、數字報、電視臺等因故相繼停辦,校園廣播臺由團委主管,微信微博由黨委工作部運營維護,新聞網由黨委辦公室負責發布,導致校園媒體建設出現“各自為政”、“條塊化”管理現狀。
(4)媒體內容創新不夠。校園媒體把宣傳作為主要任務,把完成領導布置任務作為工作目標。雖然開通了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但傳播受眾定位不準,缺乏創新,沒有遵循新媒體的特點制作有吸引力的內容,為了完成更新任務,常常在不同的平臺編輯同樣的新聞進行發布,使得新媒體運行既不接地氣也沒有人氣,關注度不高。
成立高職院校校園傳媒中心,突破當前校報、廣播、電視、網絡各自運行的狀態??梢栽谠赛h委宣傳部門下面設立二級管理機構——校園傳媒中心,負責對日常的校園新聞進行采訪報道、對重大活動或者突發性新聞事件進行整體策劃,對全院所有的新聞內容進行審核、發布以及對新聞發布后的效果進行監控等,使其成為校園信息集散地。
在整合校園媒體組織結構的前提下,建立一支由校園傳媒中心統一管理,由教師通訊員隊伍和學生通訊員兩支隊伍組成的高職通訊員隊伍才是適合高職院校校園媒體整合發展要求的。教師通訊員隊伍由各系和各行政教輔部門的兼職通訊員組成,負責本部門新聞事件的預告和報道。教師隊伍由新聞中心主任直接管理;學生記者由文字記者、圖片記者、攝像記者、播音主持、編導策劃、后期剪輯等多種人員組成。
校園新聞網作為各種校園媒體信息的集中展示平臺,負責第一時間發布各類校園資訊;校報、廣播臺、電視臺則可以通過對信息的再加工,彌補新聞網在報道深度、音頻和畫面感方面的不足。校園論壇、微博、微信等新興網絡媒體則最大化地建立與受眾的聯系,增強信息的互動性。而對于傳統校園紙質媒體與校園網絡的整合,可以通過校報、雜志電子版、校報網等途徑來實現;校園視聽媒體的渠道整合及其網絡化則需要強大的技術、設備、資金投入,專業性也很強,這種渠道資源的整合必須充分考慮各個媒體的特點及需求,在融合中促進校園媒體整體質量的提高。
高職院校校報應注重開展深度報道,包括各種專題報道和理論研究,突顯理論性和思想性。高職新聞網則應突出 “全”和“準”,師生能夠及時從新聞網獲取盡可能準確全面的校園動態。廣播和電視應突出多樣性,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廣播覆蓋面廣和電視立體生動的特點,打造鮮活的新聞產品,引發師生的關注和興趣。微博、微信和手機客戶端則應著重在“快”字上下功夫,使師生能夠通過手機和網絡第一時間獲知校內外的新鮮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