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校
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戰略、制度、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對現代學徒制下的高職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既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需要,又是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必然要求。本文結合已有的課堂教學理論,對構建現代學徒制的課堂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擯棄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之上”的觀念,把學生的“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新的出發點,立足就業,著眼發展,確定以“能勝崗+能轉崗”的高素質、可持續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基于此,構建以職業發展能力為目標的三個相互關聯的高職課程體系,即職業能力課程體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和文化素質教育體系。體現高職教育既立足就業崗位,又顧及學生職業生涯,既重視技能訓練,又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以學生為中心,關心學生的未來發展和在行業內崗位變化的適應性,培養有發展潛力的高素質綜合技能強的人才。
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改革。教學內容要體現職業崗位典型的工作任務或業務活動,要融合學生的理論知識、職業素養、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等一系列的內容。創建“四平臺八模塊”高職課程模式,四平臺包括基本素質教育平臺、職業能力培養平臺、素質拓展平臺和綜合能力提升平臺。基本素質平臺包括基本素質課程模塊和基本能力課程模塊;職業能力培養平臺包括專業核心能力課程模塊,行業通用能力課程模塊、專業拓展能力課程模塊;素質拓展平臺包括素質拓展課程模塊;綜合能力提升平臺包括綜合實訓模塊和創新實踐模塊。作為一項巨大的教學工程,這套教學內容體系需要學校、企業、老師、師傅和學生的齊心協力才能保障教學內容與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或業務活動的無縫銜接。
結合企業崗位的能力要求,以學生感興趣的技能學習點為切入,引進企業真實項目進入課堂。教學設計目標要明確,任務要清晰,搭建學校課堂與企業生產先同步的互動平臺,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在情景創建之后,要引入任務,啟發學生思考。教師對任務進行分析,分解具體的任務,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可以個人獨立完成或者小組協作討論完成,對學生展示的作品,教師要及時的點評總結,加強對學生過程性考核,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課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做相應的拓展練習,鞏固學習成果。
完善現代學徒制的課程考核體系,以職業崗位工作規程和企業標準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考核。多樣化、多維度的全面的考核學生,如教師考試、實踐動手考核、企業評價等,改變以往“只是懂、不會做”的評價標準,形成“說得出、做得好、用得上”的評價標準,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重視實踐鍛煉、培養職業素質,發揚工匠精神。同時對學生的考核評價要覆蓋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考核評價學生。詳細劃分來考核教學和實踐過程的每一個模塊項目,摸清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向和弱點,強化對學生掌握不好的項目的練習和指導。另外,要鼓勵學生自主動手實踐,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為規范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根據實際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到達學校、教師、企業和學生都滿意的目標。
現代學徒制下,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滿堂灌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注重實踐動手能力,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堅持理論學習和實踐動手相結合,做學生真正的師父。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打造自身的工匠精神,做到“德藝雙馨、言傳身教”。為了深入了解行業發展和人才需求,教師要經常下廠鍛煉,更好的了解行業企業的前沿,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術能力,成為一名技能過硬、品行優良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