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高職院校學生思維的不斷改變,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也面領著巨大的挑戰。學校要認識到新時代下問題的嚴峻,將人本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發揮學生的才能,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行,為他們將來服務社會打下基礎。
人本理念在我國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孔孟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并以人的發展為歸宿。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人本理念的內涵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學生是學校建立和發展的條件,學校的建立是以教育學生為目的的;第二,學校要將學生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擺脫陳舊教育觀念的束縛,將學生看做是教育的主體;第三,學校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求,營造溫馨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人本理念下,教育工作者要沖破舊思想的束縛,不僅把學生當做是教育的對象,更要把學生當做服務對象。學校首先要尊重學生,隨著我國教育不斷發展,過去的管理問題逐漸凸現出來,人本管理的方式逐漸顯得有魅力。教師要將學生作為平等的交流對象,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一昧地批評,要耐心地對學生講道理,避免以后再犯。其次,要對學生有愛心,要將對學生的關愛滲透到日常的教學管理中,對學生的情況有所掌握,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興趣愛好等,為學生建立個人檔案,通過動態管理的方式對學生的個人檔案進行跟蹤,選用最適合他們的方式和他們溝通。再次要將服務對象面向學生,在傳統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師以和高高在上的姿態出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的方式與新課改理念不相符。教師要改變過去的工作態度,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類活動,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氣息,讓學生在平等的環境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學生日后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學校要適應時代的變化,管理者要意識到人本理念的重要性,并將這理念滲透到管理和后勤的每個環節當中,對學生的發展充分尊重,打破過去以管理者為中心的格局。從管理層到基層的教師,都要樹立人本理念的思想,所有的教育工作圍繞著學生展開,將學生置于核心的位置,開展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只有將人本理念真正融入高校,才能實現學校的發展。
在管理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人本理念在高職院校管理中受到廣泛運用,因為它能夠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發展。人本管理能夠喚醒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人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使他們適應社會的發展。
社會是提升知識的重要課堂,是學生獲得全方位成長之處,學校要意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通過社會實踐來完善學生的知識面和理論面,拓寬教育內容,縮短理論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距離。長久以往,德育教育的一大缺陷就是試圖通過一種規范來約束學生的行為,這樣的教育方式與生活相脫節,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德育就要源于生活,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素養,從而獲得強大的生命力。管理者應當鼓勵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讓社會活動成為德語的載體。
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利用假日等組織學生深入社區,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所長為社區進行才藝表演或者提供服務,通過社會活動傳播正能量。相關工作者也可以帶領學生到企業參觀,讓他們發現自己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之間的差異,從而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見識。學生通過對企業的參觀,聆聽工作人員講解工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從而發現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幫助學生更快融入社會。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初步踏入社會,并增長自己的見聞,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育管理工作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理念的落實者。教育工作最終的成效,和教師的能力有著直接關系。學校要努力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打造一支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教師隊伍,為人本管理提供保障。另外,學校要組織教師培訓,讓一線工作者了解人本理念的意義,用前沿的知識武裝他們,通過積極的態度讓他們將理念落實到工作中。
人本理念的精髓就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學校要將學生作為管理主體,激發學生主動性,讓學生不斷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