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絡作為獲取信息知識的重要工具,學生不可能遠離它,我們既要保證他們利用好網絡這個工具以促進他們的學業,也要盡量避免種種消極因素對學生產生的危害。
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提升品德修養。現在的學生往往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備受寵愛,自我中心觀念較重,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淡薄。在虛擬網絡中,他們過分追求自我滿足,體驗個人成功,而忽視社會責任。加強道德教育不僅可以積極預防網絡道德的缺失,同時又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出現孤僻不合群等網絡心理障礙。
學生正處于人的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網絡學習不能妨礙他們的健康發育。網絡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習者比較長時間地坐在計算機前面,很少活動。如果學習者不注意自我調節和保護,那么,眼睛、頸部、腕部等等會因過度疲勞而受到損傷,而且心、肺、胃、腸等的功能也會逐漸減弱,最終導致健康水平整體下降。因此,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都應該為學生提供有利于身體健康的網絡學習環境,包括科學的作息安排,合適的設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等。學生的網絡學習還應該適應他們心理發展的特點。學生同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等都處于人生最重要的發展時期。網絡學習應該對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起到有益的促進作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其辯證思維也遠未成熟,不能完全依靠自己辨別是非和真偽。因此,網絡學習中的信息資料必須是科學的、健康的。
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網絡學習必須在積極正確的指導下進行。學生自理、自律能力一般都處于較低水平,如果完全自行安排網絡學習,學習效果很可能不會令人滿意。對他們的指導來自于教師、家長和社會中有關的工作者(例如,課外輔導員、少年宮、科技館的有關工作人員等)。他們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網絡應用技術,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而且,要為學生設置問題情景,幫助學生不斷調整學習計劃和學習方向,并且,要時刻監督學生瀏覽的內容,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正確的指導還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指導。對學生的指導不能變成簡單的管束或指令。例如,針對網絡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不良信息的問題,教師和家長可以預先提出警告,并舉出實例講明其中的危害。即使發現學生在瀏覽這種網站也不要簡單粗暴地批評、指責,應該耐心說服、教育,相信他們能依靠自己抵御不良影響。
學生最主要的任務是在學校中完成學業,實現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因此,網絡學習不能影響學生完成自己的主要任務,要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學生網絡學習的計劃要與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相協調,網絡學習的內容要按照學校教育教學的要求進行選擇,并考慮學生的不同特點,在不同的方面適當予以擴充。對網絡學習的效果,不能都像正規課程那樣進行考試,應該采取適當的方式予以考查。
學習網站不同于其它網站,它重點在于突出其教學功能,幫助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網站來預習和復習相應課程,可以對所學課程進行自測試來檢驗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可以提出來,由輔導老師或其他學員幫助解答,教師可以進行在線輔導、布置作業等操作;學生還可以下載教案、講稿等。教學網站應包括以下內容:下載資源、在線考試、課程學習、學習論壇、在線輔導、信箱、留言板、上傳資源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生活向學校提出的任務變得如此復雜,以致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教育素養,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處于一個競爭與合作的時代,處在一個教育信息化的時代,家校合作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
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議、引發宣傳材料,把網絡對于學習的積極作用傳遞給家長,同時也將網絡的一些負面影響及防范措施告知家長,爭取家長的了解和支持。可以通過家訪、家長接待、電話等溝通方式,由老師把網絡對于學習的幫助和學生對于網絡的態度與實際情況與家長交流,把學生對于網絡的喜愛與相對比較客觀的認識與家長溝通,消除家長對于網絡負面效應的擔憂,共同尋找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的方法、途徑。可以通過開展“網絡幫助我學習”主題交流會,請一些同學講講切身的學習感受,讓家長看到正面的效應和孩子的態度,爭取家長的理解。
也可以嘗試“網絡家長會”,幫助由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及時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各種表現的家長,了解學校的重大安排與事件,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以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