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娜/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國家現在非常重視創新創業工作,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出創新創業問題,大學生是新時代的主宰者,受到高等教育,具有創新創業的優勢。尤其經管類大學生由于專業的特點,更具有創新創業的優勢。新時代發展需要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工作,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能力。在我國現在是萬眾創新時代,為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機遇和挑戰,創新與創業都需要科學知識的積累,同時需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高校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內容,就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知識,通過項目實踐提高其實踐水平。
現在高校持續擴展,每年畢業大學生數量達到700多萬人,這給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一定的壓力,國家出臺優惠政策讓大學生創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是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同時國家提供優惠政策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發展的核心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對于大學生創業是有一定幫助的,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有助于大學生創新。
創新創業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新鮮產物,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認識不足,在互聯網+時代,認為與互聯網有關的就是創業,盲目的上馬一些“o2o”項目,由于對項目缺乏認識,項目沒有特色,資金短缺等問題,很多大學生創業都以失敗結束。還有人認為送外賣,發傳單等兼職也理解是大學生創業,這都是錯誤的,大學生必須正確理解大學生創新創業內涵,利用國家提供的優惠政策,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這樣創業的成功幾率能大。
現在我國高校重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但很多高校都是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性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因此大學生整體創新創業素質不高。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創業者應該具備個性化的創新思維、勇于拼搏的創業精神、全面的創業知識、豐富的實踐能力、良好的抗壓能力、較強的自學能力、果斷的決策能力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是一個綜合過程,需要大學生綜合素養提升,這是一個多元化問題,需要大學生在不斷實踐過程中完善自我。
大學生創業資金短缺成為一種常態化,由于大學生剛畢業自己沒有多少積蓄,創業項目不一定成型,銀行貨款和融資等金融形式都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大學生創業資金基本都是來自于父母的支持,這與家庭背景,家庭經濟條件都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很多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由于資金短缺,促使創業項目失敗。
“互聯網+”時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更是“互聯網+”得以實現的關鍵技術。大學生應該關注前沿科技,通過報紙書刊、網絡學習等方式,加強關于這些新知的學習,突破專業的壁壘,使自己成為一個掌握多方面知識的綜合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互聯網+”的內涵,才能真正地做到創新、實現創業。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良好社會環境的營造需要政府、學校、行業協會以及企業多方參與,形成合力。政府首先要起到引領作用,通過優惠政策的出臺,幫助大學生獲得更多的創業資金和資源。高校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學生和企業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加大對大學生創新發明的推廣,讓更多企業走進高校。同時,各行業協會要積極參與到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幫扶工作中,制定行業準則,規范行業行為,幫助大學生創業團隊盡早融入到市場競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