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曦/湖南信息學院
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一直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是輔導員。因此,輔導員應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并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其能夠以平常的心態對待生活、學習和就業。
在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轉變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切入點。通過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可使輔導員在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輔導員必須要意識到高校學生是擁有獨立個性的,輔導員的工作應圍繞著學生進行。所以,在其開展工作前,應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實際需求,以提高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其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都是了解學生思想狀況的重要途徑。所以,高校輔導員要轉變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從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入手。首先,許多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基本只局限于思想覺悟教育方面。新時期的高校輔導員工作應轉變這種觀念,將全面了解學生,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服務作為自己的工作。其次,以往的輔導員工作將教育者作為主體,工作過程以聽話方式為主,其應該逐漸的轉變為對話方式,并通過引導、傾聽等防治開展自己的工作。
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能夠為輔導員工作模式注入更新的元素。在以往的高校輔導員工作中,輔導員往往認為只要學生不出問題,或者少出問題就好,所以管理工作以“問題”為主。因此,大部分學生對輔導員的這種工作方式是很排斥的。現代高校學生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競爭意識也在不斷的提升,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使學生能夠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臨這些機遇和調整,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為其以后步入社會工作奠定基礎。比如,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輔導員要及時的關心學生對工作的要求,以及學生自身所具備的能力,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一些就業機會,或者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這樣能夠提高指導的有效性。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感,主要是因為輔導員很多時候都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而學生則是被教育者,雙方之間的溝通往往缺乏有效性,學生很難對輔導員敞開心扉。所以,輔導員要學會與學生做朋友,用心的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對自己的關心,從而拉近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輔導員工作效率。比如,在舉辦班級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時,輔導員要與學生一起參與活動的每個階段。如在準備階段積極的征求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對活動的想法,與學生一起制定活動規則等,讓學生感覺到輔導員跟自己的地位是平等的,愿意完全說出自己的想法,促使班級活動順利的完成。
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時,輔導員應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既要能夠獲取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又要避免出現尷尬情況,這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工作效果。比如,通過問卷調查、座談、一對一面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并對這些方式獲得的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如果學生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教師則要及時的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例如,將現代網絡功能充分的利用起來,通過QQ、微信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可以避免面對面交流的尷尬,又能讓學生在輔導員面前說出自己的心聲,通過輔導員的開導,促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一名合格的大學生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文化知識,還應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為企業、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高校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時,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通過發放宣傳冊、播放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片、表演與心理健康有關的節目等方式,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性。然后,針對大學生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輔導員再對其處理方法進行分析和講解,以強化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使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心理。在宣傳完以后,教師要及時的了解學生的想法,積極的解答學生的疑問,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使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思想狀態。
綜上所述,在高校輔導員開展各項教務工作時,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切入點,以及提高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因此,隨著現代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輔導員在實際的工作中,應主動與學生做朋友、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以不同的方式開展自己的工作,并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發揮人文關懷的作用,最終促使學生思想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