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瑜英/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定義的標準也逐漸發生變化,目前社會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創新性人才,這就要求學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進行創新培養。其中,創業活動能夠在鍛煉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我國已經制定了相應的大學生創業扶持計劃,同時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業公益項目,以上幾種方法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創新性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在大學中,對學生創業意向作用最明顯的就是創業教育,本文將重點對其進行研究。
創業意向主要指的是創業人員在創業之前或者創業過程中潛在的主觀態度,這種態度能夠體現出創業人員的潛在創業能力以及對待創業活動的方式。同時創業意向還是測創業活動中最核心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提升創業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養創業意向。目前,我國高校已經開始了創業教育,以創業帶動就業,這種方式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還能夠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完善我國的產業結構,由此可以看出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創業教育主要指的是在知識經濟上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進而在社會中能夠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創業課程學習,了解創業課程中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巧,掌握創業過程中的基本流程。另外,在此過程中還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創業潛能,提高學生對創業活動的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創業活動在社會活動中的比重,最終達到以創業拉動就業的目的,促進我國創業和就業的和諧發展。
大學創業教育中的創業態度主要包括創業情感、創業認知以及創業行動等方面內容,其中創業認知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一項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其決定著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創業的滿意程度以及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業意向。在實際創業教育過程中,學生在創業互動中的參與程度與創業意向成正比,其參與程度越高,其創業意向也就越高,創業意識也就越強。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可行性越高,學生對創業教育的滿意程度就越高,最終的創業意向也就越明顯。由此可以看出創業態度對學生創業意向培養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業情感,創業情感決定創業熱情,創業熱情決定創業意向,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充分重視。同時,創業行動對最終的創業質量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創業過程中,即使學生的創業熱情再高,創業意識再強,但是并沒有付諸于實際行動,相當于之前的創業教育為零,在此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創業情感、創業認知以及創業行動進行全面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終創業意識的培養質量。
大學生最終創業意向的形成與學校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學校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其中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直接決定著學生最終的創業能力、創業行為以及創業意識等方面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創業實踐、創業心理建設等方面建立起創業意向,在此過程中,學校的創業質量教育越高,學生最終的創業意向就越強,最終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創業教育內容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方面,創業知識與創業技能理論教學,這一內容主要通過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完成,是創業意向培養的基礎。第二方面,創業模擬訓練,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模擬創業場景,同時模擬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能充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第三方面,創業實踐課堂,在此課程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在真實的創業環境中感受創業流程、創業方法以及創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增強創業教育的真實性。以三方面內容能夠對學生的創業意向進行充分培養,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將創業教育落實到真正的時間中,只有在創業教育中將以上三方面內容相互融合,才能保證最終的創業意向培養質量[1]。
職業價值觀能夠對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方向選擇和發展情況起到調節作用,大學生在自身職業價值觀的基礎上選擇開展創業活動的方式以及創業活動的開展過程,由此可以看出,職業價值觀對大學生創業來說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在此過程中主要的影響因素為大學生的認識和情感,情感決定著大學生的創業態度,認知決定著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主觀意識,這兩者共同組成了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如果在創業教學中,教學內容符合大學生的認知,則學在此過程中產生較為積極的情感因素,如果不符合大學生的認識,則會產生較為消極的情感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對創業的情感認知主要根據創業教學的內容決定,因此教師在實際課堂中必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引導。在此過程中,第一,大學生通過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自身的創業意識,同時還能夠了解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其中主要包括創業風險以及創業的失敗了過等,同時也會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抗壓能力。第二,大學生能了解到創業方法以及創業的真正內涵等,幫助學生進行創業。由此可以看出,職業價值觀不僅能夠決定學生的創業態度,同時還會影響學生的創業意向。
目前,由于部分高校對創業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課程管理的過程中只是將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為選修課,甚至有部分學校沒有制定相應的創業教育課程,這就導致學生整體的創業積極性不高,創業意向不明顯。為了有效解決這一情況,高校需要將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程,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對創業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同時還能夠保證大學生創業方向的正確性。根據實際調查能夠發現,80%的學生不會參加創業教育講座,92%的學生對創業沒有興趣,導致以上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學生對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導致學社失去了創業意向。由此可以看出,將創業教育設置為教學中的必修課,是提升學生創業意向的有效方法[2]。
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環境以及教育程度不同,導致最終的價值觀以及學習目標不同,如果教師在此過程中依舊根據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統一教學,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甚至會使學生失去創業興趣。教師面對這種情況,必須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類型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第一,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創業教育講解,當今社會需要創新型人才,加上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對課堂中具有較強創業精神以及創業思維的學生培養為潛在的創業者,對于那些創業意向較弱,或者根本沒有創業意向的同學,重點對創業理論知識進行講解,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發展方向。第二,加深學生對創業內涵的理解程度,創業是一種商業戶行為,其中主要包括創業實踐、創業產品以及創業工藝等,在此過程中要想保證最終的創業質量,就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營銷模式,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什么是創業。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想保證最終的創業教育質量,就需要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終的教學質量,同時培養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創業人才。本文根據這一情況對高效學生展開了問卷調查,其中46%的學生認為創業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只進行理論講解,并沒有對應的實踐教學,學生很難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教學中。54%的學生認為在實際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即使有部分教師開展了實踐教學,但是其有效性較低,最終的教學質量也較低,在某種程度上浪費了時間,降低的教學質量。通過以上調查能夠發現,創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有效的實踐練習,既要保證實踐教學的數量,又要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在結束一階段的教學之后,可以將學生分配到合作企業中,學生在企業中能夠了解到真正的管理流程以及創業過程,同時觀察到管理人員如何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業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創業意向的目的[3]。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創業教學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如何找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向的關系,成為有關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通過研究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作用機制發現,對其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同時還能夠保證創業教育的質量。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作用機制,能夠為今后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