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 璐/商洛職業技術學院
“校園貸”平臺盈利主要方式是高昂的借款利息,學生借貸之后,短時間內利息上漲速度十分快速。校園貸年利率與各大銀行貸款相比較,往往高出8-10倍。學生在該平臺借款主要原因是急用錢,在借款之后,利息在不斷上漲,學生無法及時還清欠款,又遭遇暴力催貸現象,這就致使一部分學生選用拆東墻補西墻方式,從其它借貸平臺借款,就會導致欠款數量日益增多。還有部分學生遭遇暴力催貸,在無法還清欠款情況下,選擇分期償還的方式,但在原有利息基礎上,又會產生分期費用。在校大學生收入來源于家庭,并無額外收入,大部分欠款學生將所有生活費都用于還貸款,但欠款金額仍在不斷增長。面臨這種現狀,部分學生選擇家長幫忙還貸款的方式,這就造成家庭與學生雙方財產損失。部分學生長期受貸款影響,出現學習成績下降,郁郁寡歡等現象,并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甚至還有部分家庭出身并不優越的學生,巨額貸款無法還清不敢告知家長和老師,選擇一個人承受。
大學生在向“校園貸”平臺借款之后,由于自己并不具備償還能力,部分學生在平臺工作人員誘導之下,與平臺簽訂了不平等合同。例如前段時間新聞中報道出的借貸寶事件,與在校女大學生簽訂違法合約,“裸貸”事件層出不窮。如果學生不及時還清貸款,平臺就將學生照片與視頻上傳到網絡中,學生名譽受到損害。暴力催貸與視頻事件,會對學生心理造成嚴重創傷,學生承受了一定心理壓力,心理壓力不斷堆積,當學生心理壓力無處釋放時,部分學生會失去生活信心,選擇結束生命,以此緩解壓力,逃避貸款。在新聞中,關于學生借貸之后無力償還,在種種壓力之下選擇結束生命的案例不在少數,因此“校園貸”對學生人身安全也造成了嚴重威脅。
(1)消費觀偏差,虛榮心較強?!靶@貸”主要面向全體是在校大學生,但這部分群體并沒有穩定收入來源,每個月依附家長給予生活費生活,為何“校園貸”將對象選擇為在校大學生,主要是由于現階段大學生普遍存在消費觀念偏差現象。部分學生自身并沒有能力負擔名牌消費,但由于消費觀念偏差,大多數學生過于追求物質基礎,十分看重物質享受,但由于自身并沒有消費能力,家長不額外給生活費前提下,就“另辟蹊徑”,選擇其他渠道獲取金錢?!靶@貸”是在校大學生金錢來源的首要渠道,“校園貸”下款快,不需要學生征信,并且通常只需要身份證與學生證就能夠完成借款手續,學生通過簡便的手續就能夠滿足自身消費欲望,這也是學生長期通過“校園貸”借款的主要原因。
(2)價值觀偏差,對金錢依賴性大。學生健康發展的標準之一就是擁有良好價值觀與價值取向,但部分學生卻忽視了樹立正確價值觀重要性。價值觀存在偏差,就導致部分大學生無法正確看待金錢,過度追求金錢與享樂,在追求物質滿足基礎上忽視了精神追求。由于物質追求不斷上升,又缺乏必要經濟來源,就致使部分學生將目光轉向“校園貸”,在“校園貸”平臺借款,甚至不考慮不平等合約可能會出現的后果,在金錢獲取上可以用不擇手段一詞來形容。因而就導致部分女大學生簽訂裸貸合約,不僅金錢遭受損失,個人尊嚴也受到侮辱,影響學生健康發展。
在校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但長期受家長和學校保護,與社會接觸較少,這就導致大學生思想單純,辨別能力有限,不會從多種角度分析事件利弊。在面對“校園貸”這件事情上,學生在借款時,并沒有對借款條約與利息等細節進行仔細閱讀,盲目借款之后,就會出現高額利息等現狀,學生面對暴力催貸,又無力償還,長期以往,部分學生就會采用錯誤方式獲得金錢,造成惡性循環。
攀比心理實際上是嫉妒心態,主要表現是過度追求奢侈品,例如當身邊同學或朋友擁有了一件名牌之后,即使自身不具備消費能力,但在攀比心理影響下,部分學生就選擇通過通過“校園貸”平臺借款,殊不考慮借貸平臺產生的高額利息與自身的償還能力。這種嫉妒的心理如果不能夠及時得到遏制,就會致使學生在錯誤道路上越陷越深,影響學生健康成長。
總之,校園貸作為凸顯出的新生事物,對大學生這個群體產生很大的刺激和吸引,目前相關部門已經進行了嚴格的監控和整改。作為大學生群體,要會學合理的自我分析,加強自我認知、學會自我控制,充分了解社會新生事物的特點,逐步培養塑造健全的人格,完成從大學生走向社會人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