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光/山東省諸城市龍都小學
龍都街道善士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農村學校的特點,教師年齡偏大,學生流失相對嚴重,家長忙于農活。開展讀寫活動,在教師、學生和家長這三方面,我們沒有優勢。如何盤活教師、學生和家長這三方面資源,充分調動起三方的積極性,在有限的條件下開展好閱讀活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直是困擾在我們心中的一個問題。
圍繞這個問題,我們不斷思考,認識到了在家校溝通、教育資源和學校管理這幾個方面的差距,作為學校的校長,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尋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這樣,思想上的變化,促使我帶領老師們走向了家校共育工作的行動之路。
我校將“學校、家庭、社會共育核心素養”作為學校工作重點,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并健全各種制度,明確責任人,確保工作的深入開展。
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組建了學校家庭教育師資隊伍,并定期組織培訓,開展活動;完善教師業績考核辦法,為教師開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保障。
(1)建立和完善家校聯系群,搭建師生與家長聯系之橋。(2)建立和完善“班級”和“學校”兩級家長委員會,助力“家校共育”。
1、校長帶頭
帶頭轉變思想,確定活動目標。根據目標,我們明確了“家校合作”重點工作事項。2016年10月14日,在各班級選舉產生班級委員會的基礎上,我們召開了學校家長委員會會議,就“家校合作”五項重點工作事項達成了共識:(1)加強家校溝通,強化家校聯系。建立和完善班級 “微信群”和飛信群”,建立學校“QQ群”。(2)每一名家長需自己完成,每月至少網購1本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3)落實“親子共讀”百日行動,每天家長和孩子共讀書至少30分鐘,繼而培養學生養成讀書習慣。(4)落實“親子共寫”百日行動,每天家長和孩子至少寫出50字的讀書體會,繼而培養學生養成讀寫習慣。(5)“家長委員會”家長代表參加學校的重大教育教學活動。
這樣,從活動一開始,我個人帶頭堅持讀書,堅持寫讀書筆記,為師生做出表率。
2、教師引領
制定讀書計劃,明確讀書目標;堅持每日讀寫,學校建立逢會必學的制度;語文教師課堂上嚴格落實“1+Х”課堂教學模式;所有語文老師安裝“一米閱讀”測評系統,布置閱讀任務。
3、學生參與
根據書目,學生交換閱讀;堅持每日必讀,讀寫結合;學校定期組織評比活動。
4、評價激勵,強化學生閱讀效果
及時評價與獎勵,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一個重要步驟。我們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演講比賽”、開展“讀一本好書,交一位朋友”、“好書推薦”等征文比賽活動,優秀讀書筆記評比活動等等。每學期,學期中和學期末,我們兩次舉行共讀共寫總結表彰會議,表彰優秀讀書師生、優秀家長、書香班級和書香家庭。為學生搞好讀寫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
親子共讀共寫,密切了家校聯系,提高了學生讀寫及演講水平,學校管理更加趨向規范。
“親子共讀、共寫”活動的開展,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2016年10月28日,龍都街道“家校共育核心素養”推進現場會在我校舉行,學生進行了演講和讀書成果的現場展示,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王樹強科長到會講話,對我校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11月18日,諸城市家庭教育專家報告會在明德學校舉行,我代表學校做了典型發言;12月12日,《主題語文》總編輯畢唐書等專家在市教研室孫志剛主任的陪同下到我校調研,在查看資料和聽取學校和學生的現場演講匯報后,專家們對我校的親子共讀共寫活動給予了高度肯定;2017年4月27日,在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成果展示觀摩會上,我代表學校做了《家校攜手,共育讀寫》的典型發言;2017年5月4日,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會議,我校也是做了典型匯報。此外,各種媒體對我校的“親子共讀、親子共寫”工作進行了報道;2018年3月,這一課題,得到了諸城市教育局教科所的最后認定并順利結題。
當然活動的開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問題,我們要不斷總結與反思,在專家引領下,將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1)部分同學讀寫習慣沒有真正養成,讀寫堅持不夠正常。學校教師要針對這部分同學分析原因,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更多的讀書活動,爭取使每個孩子養成讀書習慣,體會到讀書樂趣。(2)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而忽視寫作。學校需要借助家長的力量,采取更多形式,使學生既喜歡讀書又喜歡寫讀書筆記。(3)進一步探索和總結課外閱讀的模式,教師之間多加強學習、交流和探討,適時召開讀書評比、讀書心得交流會、讀書經驗介紹會等,促使課外閱讀活動呈現良性循環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