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培/鄭州科技學院
高校的思政課程不僅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的愛國意識以及法制觀念,為高校學生更好的成長奠定基礎。而通過現階段對高校大學生思政課學習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得出現階段高校大學生在思政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厭學的心理。故而本文對該種現象進行分析與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在我國高校學生的研究過程中發現,逃課曠課是學生對于課程產生厭煩心理的主要表現形式。經過對現階段高校思政課程的出勤情況考察與統計,發現思政課程的出勤率存在不高的現象。該種現象的出現主要由于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不重視。多數高校學生均認為思政課程相較于專業課程并不能為其自身帶來能力的提升。故而在思政課程的時間段進行逃課與曠課[1]。同時,在高校的課程管理中,某些學校的教務管理或者學校的思政教師并為對學生的逃課曠課現象進行嚴格的管束,某些教師在學生出勤方面持有忽視的態度,進而導致學生厭學心理以及逃課現象越加嚴重。
本文通過對高校思政課程中學生的上課情況進行分析與研究,發現思政課程中多數學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該種現象主要表現為上課睡覺、課堂中玩手機、同學之間聊天、看其他書籍等。該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以下兩方面原因。第一方面,由于學生不重視思政課程。多數學生認為思政課程并不具有實際的學習價值,無法對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人生價值進行提升,進而出現上課睡覺、看其他書籍的現象[2]。第二方面,由于教師在對思政課程進行教授的過程中,其講授方法單一、講授內容枯燥,進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出現課堂中玩手機、同學之間聊天的現象。
通過對上述高校大學生思政課厭學心理出現的原因進行研究與分析,本文提出提升高校學生對于思政課重要性認識的對策。該對策的具體實施主要是通過以下兩方面進行施行。第一方面,通過校園宣傳的方式對思政課程的重要性進行闡述,進而引起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重視,改善思政課程出勤率持續下降的現象,以促進學生思想品德、愛國觀念以及法制意識的樹立,提升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3]。第二方面,思政教師應在課堂中對思政課程的重要性進行闡述,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大學生能夠對自身的社會使命進行清晰的認識,推動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為中心的世界觀形成。
通過對上述高校大學生思政課厭學心理出現的原因進行研究與分析,本文提出提升加強高校思政課程的管理力度的對策。該對策的具體實施主要是通過以下兩方面進行施行。第一方面,在學校的教務管理方面對學生思政課的出勤情況進行嚴格考察,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通過嚴格的管理制度對學生的思政課程出勤率進行提升。第二方面,應在思政課程教師方面對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進行重點管理。通過嚴格的課堂管理促進學生的學習情況向積極方向發展。
通過對上述高校大學生思政課厭學心理出現的原因進行研究與分析,本文提出提升高校學生對于思政課重要性認識的對策。該對策的具體實施主要是通過以下兩方面進行施行。第一方面,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思政課的教學方式進行實際教學,促進思政課堂的學習氛圍被充分調動,保障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第二方面,教師應靈活的對講授內容進行設計,避免枯燥的照本宣科,進而提升學生對于思政課堂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學習興趣,避免上課聽講不認真的現象出現,積極改善其厭學心理。
本文通過逃課曠課現象以及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現象兩方面對高校大學生思政課厭學心理的表現進行簡單闡述,進而分別從提升高校學生對于思政課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高校思政課程的管理力度、采用多樣化的思政課教學方式這三方面對高校大學生思政課厭學心理的解決對策進行詳細的分析與研究。經過本文對課題內容的詳細研究與分析,得出結論表明在高校大學生對思政課程厭學心理的研究領域依舊存在著較多問題。因此,在未來的研究生活中還應進一步對高校學生思政課程厭學心理進行詳細的研究與分析,希望本文能夠為高校大學生對思政課的厭學心理分析與對策研究提供幾點可行性建議,并為高校學生思想道德以及思政意識的提升提供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