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梧州市城市建設技工學校
數字環境下圖書館的管理更為合理科學,更為高效,圖書館服務流程不斷簡化,服務質量和標準也不斷提升,圖書信息資源也更為豐富,能夠滿足各類讀者閱讀需求。為了適應數字化閱讀環境的需求,圖書館需要不斷進行技術的改革創新,進行管理理念的改革創新,對圖書館服務的傳統模式也帶來一定的挑戰。雖然傳統的紙質圖書仍是主要的知識承載方式,尤其是各類大學圖書館,更多的學生學習和研究還要依靠傳統的圖書。但一個更大發展趨勢是電子閱覽,希望通過手機活動電腦閱讀更多的內容,希望在圖書館之外也能夠更加靈活自由地閱讀和學習。另外,網絡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閱讀資源和渠道,都在爭奪讀者,獲取更多的流量。學校圖書館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唯有在積極推動數字化服務,提供更多更加便捷的圖書瀏覽方式,才能更好地守住學生這個基本群體,進而更好地發揮價值和作用。建設好校園圖書館網站,將更多的圖書資源網絡化,供學生閱讀,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閱讀服務,方便學生,服務學生。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學生對閱讀的習慣和需求變化,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讓傳統的圖書館在新時代發揮煥發更新的容顏與活力。
引進圖書資源是圖書館得以更好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也是圖書館本身屬性使然。學校圖書館每年都要大量購進新書,需要購買更多的數字化圖書資源,與更多的學校圖書或者社會圖書館進行資源共享,實現圖書資源的多元化和新穎性。學校圖書在豐富內容時需要立足本校辦學特色,做好資源二次開發整合,尤其是能夠凸顯本校辦學特色,體現圖書資源的特色化。依照本校辦學實際需要,更好地服務本校教學、科研、閱讀等方面的需要,確保資源更有針對性,更具使用價值,能夠在本校得到充分的利用,發揮效能,也是每一個高校建設數字資源的宗旨所在。不是所有的學校圖書館都最大限度地豐富數量和種類,在信息化網絡時代背景下,更需要實現資源的個性化,凸顯學校圖書館的個性。比如,建筑類學校圖書館就應該突出建筑的特性,學校辦學有特色,圖書館也必須有特點,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特色辦學、專業辦學。建筑類學校能夠針對專業發展需要和學生發展實際,引入更多的建筑有關的圖書資源,讓學生能夠在本校圖書館找到更多有關建筑的圖書或者鏈接,能夠快速檢索并確定自己需要的圖書,能夠獲取更多更新的有關建筑的圖書資源。這樣,學生就會更愿意到本校圖書館介借閱圖書,會在本校圖書館網站上停留更多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在做好個性化資源引進的同時,堅持實現資源的二次開發,對本校資源進行更多的整合與開發,針對本校辦學需要,對相應的資源進行分類,讓學生到圖書館借閱時能夠根據專業需要找到更多有關聯的圖書資源,便于學生系統化閱讀,對資源進行相應的整合,優化結構,服務學生閱讀。對網絡資源進行鏈接整合,針對建筑類學校學習實際,應用大數據技術,將與本校學生專業發展相符合的圖書資源鏈接整合,并做好智能化分析推薦,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加便捷的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研究。
信息化化時代背景下,大數據和云計算服務應用越來越廣泛,AI技術在我國得到了更多重視,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快速發展,實現各種服務質量的大幅度提升,讓消費者得到了更加便捷的服務。學校是知識學習和技術研究的主要基地,也是新事物、新技術應用實驗更好地場所,更是推動各種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保障。學校圖書館本身就代表著知識的聚集和創新,在做好各種圖書資源聚集和信息化、網絡化呈現的同時,對現有的圖書管理進行智能化升級,提升圖書管理質量和效率,減輕圖書管理人員的體力勞動,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也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價值。應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針對性服務,從社會發展需求考慮,提供更多的針對性資源鏈接。建設圖書云管理,實現圖書管理的現代化,確保學校圖書館能夠成為新圖書資源的聚集地,也成為新技術應用的創新場,以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大數據分析來升級學校圖書管理。圖書館在做好硬件服務的同時,注重軟環境建設,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是提供更多的服務,圖書館的一個核心功能是服務,在分享經濟和服務經濟發展的今天,服務更多企業和單位得以更好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務,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才能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學校圖書館需要結合學生需要,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務,讓每個學生和教師能夠得到全面、貼切的服務,依托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依靠超強的服務理念,堅持圖書館的人文性,踐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和研究。
總之,圖書館是知識的儲備庫,是人類文化的聚集地,更是學習知識、傳播文明的主要陣地。學校圖書館的藏書數量和信息資源容量是圖書館發揮價值作用的基礎前提,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則是其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