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珍蕓
摘 要:在當前世界科技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逐漸成為一種大勢所趨,因此,我國在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系統,構建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體系,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應用計算機的意識與能力。那么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在多種現代化技術的支持下,如何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呢?在此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高中信息技術;現代化技術應用
傳統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因為不屬于高考科目,因此許多教師、學生普遍認為這是一門沒有太大學習必要的科目,因此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認識不足,把信息技術當做一門小科和副科來看待,沒有把它放到應有的位置上來看待,造成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教得無力、學生學得敷衍,甚至有的學生把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當成了他們在學習其他文化科目之余放松壓力的科目。然而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網絡技術不斷普及的大形勢下,作為一名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才能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趨勢。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大力應用各種現代化信息手段,開展“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一、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來說,激發學生足夠的學習興趣仍然是保證日常教學高效開展的重要因素。試想一下,假如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活動都已經失去了足夠的興趣,又怎么會和教師開展深入的、良好的互動?又怎么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當中來呢?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廣泛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和網絡技術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一部分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采用網絡信息技術,引入了馬云的“無人超市”這一資料:2017年6月份,上海的一家名叫“繽果盒子”的便利店登陸上海,與其他便利店不同的是,這家“繽果盒子”采用的是無人收銀的管理方式,號稱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可規模化復制的24小時無人值守的便利店。顧客進入便利店時,需要打開淘寶,掃描門口的二維碼,然后全程無需再掏出手機,直至付款都由人工智能自動識別和扣款。同時防盜措施也非常到位,即便把商品放進書包或者褲兜里邊,同樣都能實現自動扣款。學生在了解了“繽果盒子”這一資料之后,對于這種無人售貨的便利店感到非常好奇,然后教師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至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當中來,充分保證了學習活動的高效開展。
二、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傳統意義上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是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模式開展的,這種模式已經沿用了多年,學生已經失去了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自然得不到保證。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表格數據的加工》一部分教學中,教師采用了微課教學方法,首先把信息的表格化、表格數據的處理、選擇加工表格信息的軟件等內容的講解過程以視頻的形式上傳到網絡當中,保證視頻的長度在4分鐘到8分鐘之間,組織學生在課前利用手機、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移動數字終端設備下載視頻之后觀看,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實現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把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再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表格數據的處理”進行深入的講解,幫助學生解決在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碎片化時間,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動性,保證了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實踐活動效率
高中信息技術同其他學科一樣,需要開展大量的實踐活動。傳統的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溝通不到位,導致實踐活動效率并不理想。采用“互聯網+”技術,教師可以組建班級學習QQ群和微信群,讓學生全體進群,教師在群中發布實踐作業,給學生下發進行實踐活動的要求,學生通過網絡上傳實踐完成進度和實踐結果,教師進行在線評判,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互相的交流和探討,保證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實現實踐活動效率的有效增強。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的作用與價值,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技術,大膽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不斷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豐富高中生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技能,保證高中生的更大發展,促進高中教育事業的長足進步。
參考文獻:
[1]全玉陽.對“互聯網+”時代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考[J].讀寫算(教師版),2017(43):106.
[2]韓鵬松.對“互聯網+”時代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7,3(3):38-39.
[3]張友春.試論網絡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及價值[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2(10):105-106.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課題編號為2016040)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