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
摘 要:縱觀我國國情,想要徹底改善山區英語教學情況并非一日之功。而山區的學生不會因為條件不好就不需要學習英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要在短時期內改善山區英語教學質量,重點要從學生和老師入手。在老師的帶領,家庭和社會的幫扶下,利用學習動機來激發并維持山區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山區學生的英語水平,使其更能適應以后的生活,為社會作貢獻。
關鍵詞: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山區學生
一、山區學生英語學習背景及現狀
隨著社會發展,絕大部分山區學生擺脫了饑寒交迫的窘態,他們能更好地接受知識,獲取信息。但由于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發展不平衡,山區的教育仍存在嚴重的問題,尤其是英語教育顯得舉步維艱。
通過調查發現:(1)山區學生學習英語的條件有待改善。受父母受教育程度、山區教師資源匱乏的影響,絕大部分山區學生從小就不能受到專業的英語教育;山區沒有培訓班,懂英語的人缺乏,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機會少。(2)學生自身英語意識薄弱,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由于山區相對保守落后,部分人意識不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學生自身也不能從內心感受到學好英語的重要性,此外,語言學習本身就需要下苦功夫,而且如果教授方法欠缺,會讓學習者感到枯燥,于是很多學生選擇了放棄英語。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性及理論依據
“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雖然中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求知欲,但并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對學習英語都感興趣,尤其是在對英語認識不夠的山區。因而,可以利用學習動機激發和維持山區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三、利用學習動機激發與維持山區學生英語學習策略
綜合山區學生英語學習所面臨的問題,基于學習動機理論及教學經驗總結,現將激發與維持山區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歸納如下:
1.改善外部因素,為山區學生營造積極的英語學習氛圍
山區中小學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思想不成熟,社會價值觀、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受環境影響很大,且這一時期的學生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強,當身邊的人或者事物都和英語有關時,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融入英語學習中。
(1)校園英語氛圍建設
要營造較濃的英語學習氛圍,離不開學校各方面的努力。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學校應加強對英語的重視,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寫一寫簡單的英語標識語、口號等,用廣播為學生播放簡單的英文歌謠,將上下課鈴聲改為英語播報……,提高孩子接觸英語的頻率。
(2)英語教師創造英語學習條件
由于大多數山區英語教師并未受過專業的英語訓練,因而,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山區英語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自己,信得過自己,使學生珍惜自己為其學習英語所做出的努力;山區教師應加強與外界交流,使自己的教學能夠與時俱進,同時又有能力結合山區特點靈活開展教育活動,使山區學生不再對教材提到的某些自己從未見過的場景感到陌生。
2.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品質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要徹底改善山區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離不開其自身的努力。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接觸一些英語需求方面的信息,如對英語有要求的招聘廣告、英文雜志等,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危機意識;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或與英語相關的勵志故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和前途理想的教育,提高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歸因總結,使學生在學習中了解自身情況,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3.內外合作,激發維持山區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中小學生的自制力不是很好,要學好英語,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監督與幫助,家校需要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
(1)給予合理的期望和目標
教師和家長應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合理的期望,并不斷幫助學生制定相應的目標,指導監督學生實現目標,使學生在不斷地完成任務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2)重視獎懲、批評和贊揚措施
教師和家長應以鼓勵和促進學生學習為導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適當地獎懲、批評和表揚。如孩子有進步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適當的表揚,還可以帶他們去游覽名校,給孩子買相應的書籍等表示獎賞;當孩子成績下滑時,查明原因后,可以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但要注意就事論事,讓學生明白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還需要知道如何改正。
四、結論
由于受地域限制,山區英語教育一直比較薄弱,山區學生缺少英語學習動機,難以提起并維持學習英語的興趣。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一方面要為學生學習英語創造良好的環境,不斷鼓勵學生;另一方面要結合山區實際情況,不斷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使山區學生對英語充滿興趣。隨著社會的發展,政策的完善,徹底提高山區學生的英語水平大有希望。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新教育(陶行知全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28.
[2]錢曉霞.培養學習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關鍵[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
[3]燕國才.學習動機(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1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