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菲
幼兒舞蹈將身體動作與音樂元素充分結合,體現了幼兒生活中的快樂和情趣,其在培養幼兒身體協調性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幼兒的智力發育。但是當前,我國一些幼兒園沒有重視幼兒舞蹈教學,沒有結合幼兒的身體機能和年齡特點開設舞蹈課程,只是在平時的教學中,由幼師帶領幼兒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或者將舞蹈作為教學的陪襯,沒有認識到幼兒舞蹈對學前舞蹈教學的積極意義和重要性。
手舞足蹈是幼兒學會說話之前的主要表達方式,幼兒舞蹈符合幼兒的天性和特點,通過具有較強連續性的動作,表達幼兒的真實想法和感受,這種舞蹈形式更加融入被幼兒所接受,有助于幼兒未來的學習和交際。同時,幼兒舞蹈還可以促進幼兒素質的全面提升,讓幼兒從小接受藝術的熏陶,幫助幼兒感受美、欣賞美以及創造美,豐富幼兒的內心世界[1]。
幼兒在發育成長過程中,勢必會經歷動作笨拙僵硬不協調的過程,只有對幼兒的動作進行科學訓練,才能促進幼兒身體協調性的穩定發展。幼兒舞蹈主要以鍛煉幼兒動作為目的,動作處于首要位置,通過舞蹈學習,可以促使幼兒動作協調而自然。同時,在創編幼兒舞蹈的過程中,主要是結合幼兒身體特點進行針對性設計,符合幼兒的體質與年齡特點。在具體教學中,鼓勵幼兒積極參加一些活潑生動的舞蹈,能夠幫助幼兒骨骼更好的發育和成長,促進幼兒身體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通過具有較強關聯性的動作,可以促使幼兒腸胃蠕動、呼吸加快,促進身體血液循環。
在對幼兒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幼師需要對舞蹈動作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安排,保證動作可以起到塑造幼兒優美形體的作用,促進幼兒身體協調性以及靈活性的發展。同時,舞蹈教學還可以幫助幼兒養成愛鍛煉的好習慣,讓幼兒在健康以及快樂的生活中成長,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當前,一些幼兒存在駝背或者聳肩等身體問題,通過幼兒舞蹈教學可以改變幼兒不健康的形體,糾正幼兒的身體問題,在長期的舞蹈訓練中,讓幼兒的軀體更加挺拔,在生活中流露出藝術氣質。
當前,每個孩子基本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出生后就受到父母和父輩家長的寵愛和嬌慣,特別是在父輩家長身邊長大的孩子,大部分存在嬌氣、任性、自私等壞毛病,生活學習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考慮他人的感受。當今社會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只有經受磨煉挫折、具有較強獨立性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因此,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從小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幼兒舞蹈雖然在活躍而輕松的氛圍下開展,但是在練習舞蹈的過程中,需要幼兒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汗水,練習的過程就是對幼兒意志品質和耐力的磨煉過程。在舞蹈幼師的細心指導下,能夠幫助幼兒克服舞蹈練習中的困難,培養幼兒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讓幼兒在舞蹈學習收獲快樂和成功。對于意志力較差的幼兒,幼師要鼓勵其積極開展鍛煉,對其一點點的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幼兒享受成功的愉悅。幼師還要組織幼兒進行舞蹈交流,通過有效的交流提高幼兒對舞蹈的興趣,吸取他人的優點、彌補自身的缺陷,強化幼兒的集體意識和學習意識。
每個人的品德和性格并不是天生形成的,需要經過后天的鍛煉和培養。神經系統和生理條件會對一個人的性格帶來直接影響,而后天影響則發揮了關鍵作用。在教育和生活中,人的品德修養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教育程度、生活經驗以及生活閱歷不同,其性格品德也各不相同。幼兒舞蹈能夠促使幼兒在愉悅而輕松的環境下,切實體會音樂所帶來了快樂,感受舞蹈藝術的魅力,通過舞蹈表情和動作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長期的舞蹈鍛煉還能夠幫助幼兒形成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的性格。
幼兒舞蹈具有題材新穎、主題鮮明、形式多樣以及內涵豐富等特點,學前舞蹈教學在對幼兒舞蹈進行表演和排練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幼兒創造力和感受力的培養。例如舞蹈《游子吟》,幼師在幼兒吟唱過程中,要對幼兒動作進行有效的掌握和控制,同時,幼兒也要認真觀察幼師的動作示范,記下一些特殊的舞蹈動作。在幼師的耐心指導下,幼兒要聯想吟唱的情境畫面,進一步鞏固舞蹈動作,在掌握舞蹈規律的基礎上,更好的掌握動作和情境,在不斷的想象和記憶中,促進幼兒智力的健康發展[2]。
總而言之,幼兒階段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開展舞蹈活動可以促進幼兒身體發育,促進各個器官的功能完善,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想象能力,激發幼兒對民族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在學前舞蹈教學具有積極作用和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