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為緊跟中國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高等院校不斷優化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的過程,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仍難以滿足社會對雙創人才的巨大需求。這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不僅需要學校打破固有模式,還需要社會多方力量的協同支持。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針對這項工作,發文《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機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長期以來,由于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向并非以社會企業的直接需求為導向,因此畢業生在步入社會時可能存在脫節現象。如何培養符合當前新時代社會需要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是當下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亟需解答的問題。
外部協同培養和內部協同培養涉及多主體子系統,每個子系統自身運行良好的同時需要協同配合好其它子系統,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多元協同培養機制體系。雙創人才培養活動能否成功運轉的關鍵在于多元子系統間的協同作用。
外部協同是一種以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社會企業等組織跨部門的戰略協同,本質上是多主體之間相互作用形成的開放式人才培養平臺。多主體之間的外部協同培養關鍵在于通過協同創新,突破原有邊界限制,充分利用多主體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獨特優勢。
1、深度參與培養過程
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過程由多主體共同承擔,需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一是共同設置專業課程。高校作為雙創人才的培養和輸出基地,可建立一種自我適應社會需求變化的動態專業調整變化機制,順應社會發展趨勢,適時調整專業課程,使其緊跟社會需求,從而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能更好適應區域經濟和國家發展。二是一同參與教學過程。企業邀請學生直接參與社會實踐,部分第二課堂由業界專家共同參與教學,產學研多界合作開辦特色課程。三是評價培養質量。雙創人才不僅注重理論創造性,更強調實踐操作性。要改變傳統評價體系,以評估創新能力為導向,構建企業和校外指導教師等多方參與的質量評價體系。
2、共享教育教學資源
創業實踐教學資源匱乏是目前高等院校在培養雙創人才面臨的困難之一。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社會企業共建共享教學資源。政府部門制定專項政策,引導高校人才培養方向;通過財政政策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鼓勵企業走入校園為人才培養提供最真實可靠的實習鍛煉機會。高等院校有用龐大的師資隊伍和豐富的教育資源,不僅要培養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雙創人才,同時還要對政府部門和合作企業職工進行定制化的教育培訓。社會企業具有真實的商業環境,擁有科技先進的高端設備和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通過與高校共建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將社會實踐、就業創業、科技成果轉化融為一體。
3、豐富優化師資隊伍
雙創人才培養對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僅是人員結構方面,還涉及教師個人的知識面和綜合能力方面。首先,人員結構方面不只包括高校專職教師,還包括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指導的社會人員。同時,高校專職教師也需要不斷積累專業領域的最前沿科學知識,熟悉未來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將職業教學提前滲透在課堂上。但目前現狀是高校教師專心科研,不能緊跟社會企業需求,與雙創人才培養的預期還有一定的差距,協同培養機制是跨越這道鴻溝的有效橋梁。一是引進行業專業人士充實高校師資隊伍??善刚堫I域專家、高級管理人員、成功企業家到高校兼職創業教師講授創業知識。不僅壯大了高校的師資隊伍,而且人員結構得以優化。二是培養高校內部教師創新創業能力。鼓勵、引導學校教師參與社會企業的創新創業實踐,開展合作研究項目,支持能力突出的教師帶領學生實踐創新創業。
4、外部多方協調
由于參與雙創人才培養的多方組織歸屬于不同的部門,在各自不同的利益驅動下,不協調情況難免發生。改革創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各個部門慢慢的磨合、協作。因此建立一個目標統一的雙創人才培養基地,需要從頂層設計梳理各方關系,預先避免在合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沖突。在決策層面,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社會企業聯合成立雙創人才協同培養基地,由各部門主要領導定期召開高層決策會議,決議合作過程中的重要事項。在操作層面,各部門指定相關工作人員負責具體事務,成立雙創人才培養工作小組,負責日常運營管理。
我國高等院校受教育部對專業設定的限制,靈活度不高,無法緊跟社會需求變化,教學資源慣性巨大,直接影響到新時代雙創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這就要求高等教育以提高雙創人才培養綜合能力為目標,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獎原本分散的教學資源逐步集中到雙創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并發揮集群效應。
1、課堂內外協同培養
雙創人才最注重的是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傳統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學習與課堂外的實踐訓練相結合。培養雙創人才,將原本獨立的課外實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多方面實踐能力共同發展。第一,要明確課堂內外的培養理念,統一雙創人才培養目標,課堂內外任務分工明確;第二,優化專業課程培養體系,緊密結合課外實踐,形成一套有機融合、相互滲透的雙創人才培養體系;最后,搭建銜接課堂內外的實踐平臺,在課內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使得專業教育、職業發展、創新培養、創業實踐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有機結合。
2、跨學科交叉培養
雖然現代大學建制化的學科專業設置具有科學規范等優越性,但教學科研活動往往局限于學科內部,不利于交叉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培養。[1]雙創人才培養需要高校建立多學科交叉培養體系,促使培養雙創人才的方式逐步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一是設置交叉學科專業。西方發達國家高校交叉學科的科研發展迅速,其專業設置方向調整靈活。這也是我國高等院校在培養雙創人才時可借鑒參考的經驗。二是拓寬專業領域范圍。前期按學科大類招生,后期逐步分流培養,學生前兩年完成基礎課程后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具體細分領域繼續深入學習。同時,開設更多的跨學科專業選修課程,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
3、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
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是我國高校目前最為重視的兩個方面,存在著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的關系。但由于當前學科專業建設機制的不成熟二者在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沖突。高等學校在雙創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將學科發展與專業建設有機結合。一是要統籌規劃總體布局。以學科發展為龍頭,將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相關的專業建設內容欺辱其中,合理協調二者關系。二是學科發展帶動專業建設。通過高校自身內涵建設,突破原先學科發展與專業建設之間的固有阻力,以此為契機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師資隊伍、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達到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2]
參考文獻:
[1]別敦榮.以現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學管理制度[J].中國高等教育,2007(20):44~46.
[2]趙金鋒,王紅巖,何艷華.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的基本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2(3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