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培
情緒一直對人在工作、學習、人際交往及日常生活中的困擾很大,好的情緒會有積極暗示的作用,讓人做事情時候會事半功倍;當然壞的情緒不僅是影響做事的效率甚至于會影響的人生命,如前不久的喬某某明星因抑郁癥去世,可見情緒困擾是需要成人自身要重視和注意的問題。當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處于成長階段還不是成熟的和具備獨立思考的個體,那么青少年的情緒困擾更需要關注和理解。
沮喪漢語字面解釋是灰心、失望、傷心。在各古文中的記載則是: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八》:“是時,李嗣源已入於汴,帝聞諸軍離散,精神沮喪,至萬勝鎮(zhèn)即命旋師。”通常來說沮喪是指自信心降低,對什么事情失去興趣,沒有成就感,對未來沒有期望;逃避現(xiàn)實,疏于與外界溝通,孤寂,悲觀;一味的責怪自己;實際上就是自我痛苦、自我無助的情緒體驗。沮喪的情緒是存在于各年齡層(包括嬰兒)中,當然按照沮喪情緒形成的原因和表現(xiàn)一般來說可以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種是反應性沮喪,也稱作外因性沮喪。這種沮喪主要是由于對某些真實的或想象的失落,或生活中重大的創(chuàng)傷所引起的反應;第二種是內因性沮喪。這種沮喪多數是年紀加大的人群中比較多,這種沮喪似乎是很自然的發(fā)自于內,更多的可能是一種對世態(tài)已經看多了以后,對生活的一種惆悵;第三種是精神性沮喪。這種沮喪是包括強烈的失望及自我破壞的態(tài)度,經常伴隨著幻覺,阻斷了與現(xiàn)實的接觸;第四種的則是一種神經性沮喪。這種沮喪多數是由于精神壓力過大而常常帶有高度的焦慮,已經逐步由一種短期的情緒變化演變?yōu)橐环N神經性的沮喪問題。
青少年由于面臨青春期身體發(fā)育、學習壓力等各個方面的影響,經常會產生加大的沮喪情緒。青少年沮喪情緒的表現(xiàn)最突出的是上課精神狀態(tài)不佳,眼神呆滯,課堂害怕回答問題。造成青少年沮喪的壓力源一般是以下六點:長期學業(yè)壓力,各校的升學壓力和學校采取的班級授課制;學習上成為永遠的失敗者;追求的目標屢屢遭挫;青春期情感受到打擊;同伴的冷漠、忽;個人永遠無法融入集體。
“師生關系的特點:互動性、平等性、復雜性、多元性、生成性”[1]師生關系的特點已經明確表示是包含平等,那么關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途徑和方法,柳海民主編的《教育學原理》中已經明確指出“(1)了解和研究學生;(2)主動和學生溝通;(3)樹立正確的學生觀;(4)正確表達教育愛;(5)善于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在實際課堂上還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師生關系出現(xiàn)了偏差。從教師角度出發(fā),教師是班級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生良好行為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示范者,在中國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還是站在主導者的位置上的。對學生進行評價不能局限于學業(yè)成績,用分數來定好壞,對學生的評價應客觀、全面,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和其他優(yōu)點,給予孩子及時表揚。在班集體里建立和諧不攀比的學習氛圍,盡量讓孩子們找到班級歸屬感。
“青少年認知能力發(fā)展十分迅速,表現(xiàn)為抽象思維、推理以及相對地而非絕對看待可能性能力的增長”[2]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候可以很客觀、正確地對學生的進行評價,即強調學生個性上的優(yōu)點但也正確指出孩子缺點,這個階段孩子是可以聽出老師的對自己的贊美是否是由衷的,他們會對老師的評價做出自己的判斷。教師可以聯(lián)合家長,建立良好的教師-家長的關系,在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發(fā)動自身和家長的力量給與孩子支持和鼓勵。健康的、正確的認識自我,會帶來如下作用:“(1)接受自己,喜歡自己,有價值感、成功感、自豪感和滿足感;(2)性情開朗,對生活樂觀,對未來充滿憧憬和理想,并以此為激勵克服消極情緒;(3)平靜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冷靜地對待自己的得與失;(4)既不以虛幻的自我補償內心空虛,也不以消極回避淡視自己的現(xiàn)實,更不以怨恨、自責以至于厭惡來否定自我。”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也是對自信心建立有著決定性作用。
青少年是性格正在形成階段,也促使個體自我中心主義生成。自我中心主義使得青少年不愿意跟家人或是老師溝通,甚至于反感權威。這個階段學生跟父母溝通的幾率很低,有的甚至是不溝通,家長的管束和批評,使得親子關系出現(xiàn)緊張的狀態(tài)。教師的權威形象也被學生挑剔和挑釁。讓學生發(fā)發(fā)泄出來可以有以下途徑:(1)學校、教師、家長鼓勵孩子找校內的心理老師溝通,說出自己的情緒困惑;(2)學校開展定期的親子活動,設置比賽環(huán)節(jié),讓家長、學生共同體驗團隊努力協(xié)作的體驗;(3)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戶外活動,如:訓練營、野外拓展營等,讓學生通過轉移注意力和運動,緩解情緒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