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泓博
目前,開設了動畫專業教學的高校在動畫課程的設置上雖然名目眾多,也根據本校的優勢和特色的不同略有出入,但是從動畫的制作流程來說,其核心課程仍然大致是以編劇、分鏡頭設計、角色設計以及場景設計和動畫運動規律、原畫設計、視聽語言、后期合成與音效等為主。除此之外的動畫概論、設計稿、動畫編導以及三位片頭設計、游戲動畫或者是定格動畫和網頁動畫、動畫賞析、計算機軟件技術等等則多是屬于補充性課程的范疇或者是通識課程的范疇。而且對于研究型的高校來說,其通常會減少課程的名目,在增加核心課程的課時的同時,重視和關注動畫歷史、大師研究以及動畫創作等綜合素質類的課程;對于高職類院校來說,則一般會通過細分課程名目,增加軟件教學課時,減少輔助課程的方式來突出技術實踐。
首先,很多高校,特別是私立院校的課程設置變更比較頻繁。私立院校由于面臨的生存競爭壓力較大,因此,需要隨時的了解市場需求,跟蹤市場方向,因而在設置動畫專業的課程時,常有新的課程名目出現,雖然說,這些課程的設置在一定的角度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創新性的,但是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卻常常會由于學校師資力量的不足而影響實施的成效,以至于不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效,反而使得動畫專業的課程體系出現了越來越繁瑣、越來越細碎的問題,并且使得課程體系在前后銜接的合理性和課時分配的合理性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干擾,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追根究底,實際上是由于高校對于本校動畫專業的目標定位不甚明確造成的。
其次,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校動畫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的脫節。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的脫節是目前我國動畫人才培養從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都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對于一名合格的動畫專業人才來說,其不但需要具備良好的藝術理論基礎,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藝術實踐能力,只有將兩者相互聯系起來,相互配合,才能夠將動畫制作者的藝術構想進行完美的呈現,制作出高水平的藝術作品。但是,通過對目前我國高校動畫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分析和研究可以發現,目前我國的動畫課程多是將普適性的繪畫課程與藝術理論課程分開,而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相脫節的問題,使得學生所學習的藝術理論并不能很好的用于指導動畫的藝術創作;二是,技術理論與技術實踐相脫節的問題。綜觀目前我國高校的動畫專業課程體系,可以發現,動畫專業的應用型課程多偏重學院派,技術理論的學習則更偏重于技術實踐的學習。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雖然向學生講授了相關的技術理論,但是在課下學生卻常常由于缺乏足夠的技術實踐步入社會,走上了工作崗位之后,無法適應當今社會商業動畫的制作流程,這種情況,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首先,要明確學校的教育定位和該校動畫專業的目標定位。只有明確了學校的教育定位和該校動畫專業的教育教學目標定位,才能夠據此有針對性的篩選和設置相關的課程,并在了解了每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地位以及所處的位置之后進行統籌安排,以確保所構建的動畫專業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在改革和創新高校動畫專業課程體系時,一定要在充分研究了該校的教育優勢、教育特色和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以及社會對動畫人才的需求的基礎上,明確該校的教育定位,為該校的動畫專業制定一個合理的教育教學目標。
其次,在構建高校動畫專業的課程體系時,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理論結合實踐,構建的課程體系要符合我國動漫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動畫專業課程體系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在改革和創新我國動畫專業的課程體系時,一定要注意加強課程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有機結合,以此來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簡單來說,就是在構建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將動畫理論知識課程與動畫實踐課程有機的結合起來,并且在教學中有意識的讓理論的學習服務于實踐,用所學習的理論來指導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理論的精髓,通過理論的學習來促進實踐水平的提升,以此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和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最后,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并在此基礎之上對課程體系中的課程模塊進行有層次性的排列。實際上,在高校動畫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課程模塊不同的層級代表了不同的課程標準水平,同時也表達了對學生不同的要求,能夠很好的體現出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層級遞進性。因此,為了加強各課程模塊之間的有機過渡和聯系,體現層次性,在改革和創新高校動畫專業的課程體系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基礎上,按照動畫專業學生學習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和逐層遞進的排列方式,分階段的、逐級遞進的對相關的課程模塊進行排列設置,通過這種方式讓所設置的課程體系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具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