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時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目前學術界對風險沒有統一的定義。由于對風險的認知程度不同,或不同領域的研究方向不同,不同的學者對風險概念的提出也不盡相同[1-2]。對工程而言,風險可以理解為導致工程發生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或環境破壞等不利后果的事件,也稱事故。
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的“墨菲定律”(Murphy’s Law)指出“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但其成立存在兩個前提:一是概率大于零,二是樣本足夠大[3-4]。墨菲定律對工程而言,就是要采取積極的預防方法、手段和措施,消除或轉移事故發生的概率或降低事故發生的嚴重性,同時做到戒驕戒躁,警鐘長鳴。
板樁碼頭是近些年新興的碼頭結構[5],新的結構勢必會產生與沉箱、高樁結構相異的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其風險主要由施工技術復雜程度、施工工藝成熟度、施工組織便利性以及施工環境條件匹配性等因素所決定[6]。也就是說,板樁碼頭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在一定范圍是可識別、可控的。
綜上所述,對板樁碼頭本身而言,其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識別性、可控性、損失性、不確定性和社會性。為了確保板樁碼頭工程施工安全,避免施工階段出現重特大事故,管理者應盡早辨識潛在的施工安全風險,優化工程施工方案,完善施工安全風險控制措施,規范預案、預警、預控管理。
唐山港京唐港23~25號多用途泊位工程位于京唐港區第三港池南側岸線的西側,碼頭總長度為945m,其中碼頭東側新建2個十萬噸級多用途泊位集裝箱碼頭,其長度為660m,前沿設計水深為-15.5m,碼頭面高程為4.0m,采用遮簾式地連墻板樁結構,見圖1。施工方式為陸域施工,施工場地開闊,道路暢通,距離海測圍堰約40m,圍堰以外海灘地勢平緩。
圖1 板樁碼頭結構斷面
根據京唐港觀測資料統計得出:常風向SSW向,其出現頻率為9.87%;次常風向WSW向,其出現頻率為8.25%。強風向NE向,其大于7級風的出現頻率為0.11%;次強風向ENE向,其大于7級風的出現頻率為0.05%。
表層沖填土土層由松散狀粉細砂、稍密狀粉土、流塑狀淤泥、軟塑狀黏性土或淤泥質粉質黏土組成,工程地質性質較差。
根據工程特點,通過現場調查、評估小組討論、專家咨詢等方式,該工程擬定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對象為:地連墻成槽、鋼筋籠起重吊裝和基坑開挖,見表1。
表1 致險因子辨識清單
針對地連墻成槽、鋼筋籠起重吊裝和基坑開挖,提出風險事件后果嚴重程度等級。風險事件后果嚴重程度的估測方法采用專家調查法,見表2。
表2 致險因子嚴重程度評估
注:風險事件后果嚴重程度等級可分為5級。在風險事件有多種后果時,采用就高原則,確定風險事件的嚴重程度等級。
評估指標基本分值范圍為100,對風險可能性進行取值,再根據評估指標權重,建立地連墻成槽施工風險事件可能性評估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法評估指標的重要性按照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進行排序,先對評估指標進行基本分值的打分,再根據評估指標的重要性計算權重分值,進而計算出各個評估指標的評估分值。權重分值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γ為權重分值;n為評估指標個數;m為重要性排序序號,m≤n。
以地連墻成槽為例,計算風險可能性,見表3。
表3 地連墻成槽施工風險概率評估指標體系
注:安全管理調整系數為0.9。
計算地連墻成槽施工風險可能性P1的大小,得到
P1= ∑Xij=9.72+6.21+6.48+6.30+8.10+2.16+1.44=40.41
根據施工安全專項風險評估事故可能性等級標準,30 同樣,可以計算得到鋼筋籠起重吊裝及基坑開挖的風險可能性大小均為2。 根據事故發生的概率、嚴重程度等級,依據風險等級劃分標準,采用風險矩陣法對致險因子進行匯總,并確定風險等級,見表4。 表4 致險因子風險等級匯總 評估的地連墻成槽施工、鋼筋籠起重吊裝和基坑開挖均為一般風險,需要采取一定的風險控制措施,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嚴重程度,同時加強安全技術管理及現場巡視,見表5。 表5 風險控制對策 (1)針對選取的致險因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估計算,為工程的風險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2)針對選取的致險因子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這對后續施工的風險控制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3)板樁碼頭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不僅僅增加了板樁碼頭施工安全風險的可控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板樁碼頭在港口市場中的競爭力,對板樁碼頭結構而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4 風險等級
2.5 控制措施
3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