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珍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教學過程關注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閱讀能力是學習英語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而目前我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制約了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著重研究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探究相關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098-02
發展聽說讀寫技能是語言教學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理解技能的閱讀是語言輸出和表達的重要基礎和關鍵因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核心目的之一。所以英語閱讀能力能反映學生應用英語詞匯、語法及語篇等語言知識的綜合能力。在本文中將結合自己近幾年在教學中的實踐及探索,談談如何加強英語銜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一、精心設計活動,生成閱讀策略
教師對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閱讀方法等加以分析與指導,并對閱讀過程給予一定調控,才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與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水平。閱讀前,教師要適時進行相關的閱讀指導,就閱讀材料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讓其思考,引發其興趣,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甚至引導他們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在教學仁愛版英語九年級Unit 3 Topic 3 Section C時,向學生提出“How do you learn English?Why do we learn English?”這樣的思考題,讓學生思考片刻后發表自己的看法:又如教九年級Unit4 Topic3 Section C時,我預先布置學生上網搜集有關火星的天文資料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這些做法都有效地激發學生已有的閱讀“圖式”或知識背景,從而幫助他們順利閱讀文章。在閱讀中,幫助學生根據文章的文本特點,引導學生學會采用快讀、略讀、掃讀、歸納等閱讀策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首、尾段和其它段落的首句就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訓練學生的略讀策略。教學仁愛版英語九年級Unit 4 Topic 1 Section C時,讓學生閱讀首、尾段和其它段落的首句,去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學生就了解到本課的主旨是有關電腦的作用,以及我們該如何正確使用電腦。接下來我設計了一些有層次性的問題,使學生能從表層理解轉入到深層理解。In which areas have computers become very important? What do people use computer to do?通過這些問題,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對課文的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深層次地習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作者的觀點以及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這樣,把英語閱讀策路融入到課本學習中,還有利于增強學生運用英語閱讀策略的活性,使學生學會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和閱讀任務選擇恰當的閱讀策路,從而增強英語閱讀策略意識,促進了閱讀能力的內化。
二、創設真實語境,激發生成動機
《課標》明確指出: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的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理解和運用語言的機會①。例如,在教學仁愛版英語八年級Unit 2 Topic Section C時,在導入環節,首先播放了幾張學生在運動會時參加五十米賽跑的視頻(里邊正好有個學生摔倒了),由于本話題的目標語言是Whats wrong with you? You should (not)…. You had better (not)….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復習。而后,通過以下話語自然地導入新授內容,使對話內容符合英語表達習慣,更加地道,自然。T:Well, so do you like the video? I find a few students are laughing. You all like doing sports, right?通過這個問題,學生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建議,運用目標語言,這樣對話引入,語境真實,做了鋪墊,讓人感到自然,引發學生交流的需要和動機。之后題勢過渡到本節課的讀前環節,要求學生完成教材中的1a,讀圖,排列圖片,預測What happened to Michael?為后續文本閱讀中的有關理解掃清了障礙。在真實語境下進行有效交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及對英語學習積極的情感,能激起學生輸出語言的動機,做好初高中學生心理上的銜接。
三、培養閱讀習慣,增強應變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教育是什么?就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英語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在閱讀中往往帶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了閱讀的速度及效果。有的學生用筆和尺之類的東西進行點讀;有的則邊讀邊查字典。一詞一句地分析;有的學生“回視”現象太嚴重,不僅影響了閱讀速度,而且不利于把握整個句子、段落的意思;有的通過翻譯來理解文章等。這些習慣既費時,又不利于掌握文章的大意。學生在平時閱讀時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用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去閱讀。在教學中,教師最好要求學生默讀,而且教師應讓學生努力養成一種好習慣。指導他們拿到一篇文章后,應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線索.集中精力,一氣呵成,詳略得當;讓學生閱讀時用眼睛掃視閱讀材料,利于閱讀速度的提高,同時利于養成“一目十行”的閱讀習慣。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使他們能應變各種類型的閱讀材料,增強應變能力,提高閱讀能力。
誠然,從初中教學的實際出發,有機整合高中教學中必備的技能,促進學生積極建構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絕非易事。教師可以通過大量實踐和探索尋找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進入高中后能較快適應高中學習。
參考文獻:
[1]廉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反思與探析[J].現代交際.2018(01)
[2]鄧強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數碼設計.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