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東 李皋 唐海軍 萬里平 陳小榆
【摘要】針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本科人才教學培養目標,分析了以往本科教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高等工科學校課程改革的思路,從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建設、學風建設、教學手段改革、課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應舉措,是培養一流的本科人才的有力途徑。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 本科教育 教學改革
【課題項目】本文受西南石油大學2017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基于PBL的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型在《運籌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編號:2017JXYJ-32)資助。西南石油大學2018年本科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246-01
引言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我國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這是國家對高等教育領域作出的重大部署。一流的大學離不開一流的學者,更離不開一流教師投入教學工作全心全意地培養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培養的根本體現在一流本科教學上。從這個角度上說,“雙一流”建設的關鍵問題就是一流本科教學問題。
為實現“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目標,致力于教學改革,在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建設、學風建設、教學手段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1.轉變教學理念,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
(1)轉變教育理念,摒棄“填鴨式”教學方式,提倡互動啟發聯想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立足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采用案例式教學法。在教學中改變單一的課堂嚼碎模式,以問題、項目為導向,引入典型工程案例,逐步啟發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3)提倡現場教學。積極推廣現場教學模式,專業課授課需安排一定學時的現場教學,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教師的工程素養
(1)對高校的專業課教師開展有計劃的培訓工作,鼓勵青年教師到技術先進、開發實力強的企業掛職鍛煉,參加企業的項目研發、產學研項目研究等,建立專業教師到生產企業進行工程實踐和學習交流的機制。
(2)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師隊伍,選派骨干教師到國外名牌高校進修、高訪及項目合作,選派青年教師到國際知名企業進行鍛煉和培訓。
(3)建立一支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聘請來自生產一線、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術扎實的工程技術人員做兼職教師來承擔專業實踐類課程。
3.加強學風建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在學生大學生活的整個過程,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學風建設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信念,培養刻苦學習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學風,實現創造性的學習。
(2)建立教-學聯動機制,在教師和輔導員、學生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定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調動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的研究,提高教師的課件制作水平和使用效果。
(2)建立重點知識點的微課課件,基于此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加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3)提倡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參與“慕課”、“在線課程”的學習,吸收不同高校、不同教師的講課精髓。
5.實施過程化考核方式,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1)強調過程化考核方式,關注學習過程,促使學生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使考試成績更加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效果。
(2)把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討論、實驗設計、實踐技能、課后作業以及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的表現”6個過程考核模塊納入評價范圍,結合期末考核給定總評成績,即學生總成績的評定采用“6+1”課程考核模式。
結語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實現內涵式發展。一流本科和一流本科教學,是內涵式發展的核心。在此視角下,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手段,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才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一流的本科人才,為“雙一流”學科建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德良,邊霞.一流大學建設視角下本科教學問題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7(7):13-17.
[2]肖東,陳小榆等.大學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實踐——以工程流體力學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7(38):116-117.
[3]程榮暉.理工科大學本科課堂教學質量的現狀及對策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10(5):78-81.
[4]吳巖.一流本科 一流專業 一流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7(11):4-12,17.
作者簡介:
肖東(1981.10-),男,漢族,四川德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石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