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陽 劉威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金融行業是否穩健運行已然愈來愈成為舉世關注的熱點問題,而為了應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中決定將銀監會和保監會進行合并,組建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而此次將一行三會變為一行兩會的改革對于保險市場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從此將對保險市場的監管更為嚴格,使得保險市場更加規范、透明,一定程度上使消費者對保險行業的顧慮打消,使得中國金融市場得到合理監管與健康發展。本篇論文則從此次銀監會與保監會的合并對保險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保監會 銀監會 合并 保險市場 影響
一、保監會和銀監會合并的基本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它對我國的保險市場進行統一監督、統一管理,對保險的穩健運行起著重要作用,它確立了央行宏觀監管和保監會微觀監管的新型保險業監管體系。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根據國務院授權,它有權對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存款類型的金融機構進行統一監督和管理。[1]2018年3月13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的議案中國務院表示中國將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將保監會和銀監會的職責進行合并整理,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二、保監會和銀監會合并的意義
銀監會和保監會的合并并不代表其保險監管的結束,而此時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責任將更加重大,它肩負著帶領整個保險市場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建設任務,結合著新時代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再出發。
它們的合并存在必然性和合理性。目前,按照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中,將保監會和銀監會合并。這就意味著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中國保監會等機構,兩者共同組建成一起,由國家統一管理。通常來說,銀行業屬于巴塞爾協議I、II、III,而保險業是償一代、償二代,兩者合并的監管理念是基本一致的,這預示著中國大金融混業監管的新時代要來臨了,對保險市場的監管也將越來越嚴格。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從延續了15年的“一行三會”變成了現在的“一行兩會”。從此,央行職能得到了強化,銀行業與保險業重要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歸央行,同時加強了央行對銀行、保險業的話語權。
1997年底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基本確立了中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系框架。決策者對金融業實行分業監管,這是針對中國金融體系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暴露的問題提出的,即不再由中國人民銀行對證券業、保險業和銀行進行監管,使得中國人民銀行專注于貨幣政策與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在2003年,我國最終確立了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監管體制。現行的金融監管模式總體而言適應了過去金融機構業務界限清晰、金融結構簡單的金融體系,通過專業分工促進各個金融行業的發展,金融監管效率和效能獲得大幅提升。中國的金融結構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巨大影響,使得其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銀行貸款大幅度減少,使得“影子銀行”體系發展迅速,當時的金融機構功能模糊,職責并不明確,使得我國金融市場的宏觀效率降低,微觀效率不斷提升。在此嚴峻的形勢之下,我國應該摒棄堅持分業監管的傳統模式,使中央銀行進入金融監管體系之中,才能大幅度提升我國的兼容監管質量和效率。同時,我國也應借鑒其他發達國家金融監管改革的正確方法與經驗,結合我國國情,進而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我國金融行業發展要求的金融體制改革。[2]綜上所述,保監會和銀監會的合并不僅符合我國金融監管改革的潮流,也符合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的潮流。
三、保監會和銀監會合并對保險市場的影響
從前,保險業存在監管空白,該問題歸結于保險業監管體制和發展趨勢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和我國國情發展不符,導致保險業監督不到位的情況屢見不鮮。金融業的混業經營趨勢日益明顯,不同行業間的業務界限逐漸變得模糊。合并之前的監管模式單一,各監管部門無法監測真實資金的流向,容易導致危機。事前沒有監管,出了事才被迫補救,比如這幾年錢寶、易租寶的龐氏騙局、現金貸等等。再比如很多保險公司在年初和年末都會推出“開門紅”險種,這種險種看似是保險行業下的理財產品,實際上卻屬于銀行的業務范疇,保監會和銀監會對此類險種的監管界限不明確,這就容易使得兩個部門間互相推卸責任或部分險種沒有得到嚴格監督與管理,引發系統性風險。保監會和銀監會合并后,以上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填充了我國保險行業的監管空白,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危機跨市場、跨行業傳染,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危機。
其次,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政級相同,它們相互之間只有建議權而無行政命令權,導致長期以來溝通困難,各監管部門涉及的領域無法有效溝通。保險公司在股票市場高調舉牌上市公司,但由于保險公司的所屬監管機構為保監會,無法在證券市場獲取保險。這就很容易產生各自為戰,信息不共享,互相扯皮。比如,保險公司在股票市場高調舉牌上市公司,但由于保險公司的所屬監管機構為保監會,而證券市場的監管機構證監會無法準確獲取保險公司舉牌股票的相關信息,從而導致無法有效監管這些保險公司的舉牌行為,比如安邦各種海外投資,寶能收購萬科。保監會和銀監會的合并將使得各部門得以有效溝通,合理監管。
四、結語
由此可見,銀監會和保監會的合并對保險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消費者對于保險業市場的風險,買保險到底靠不靠譜總是會產生巨大的疑問,他們往往對保險合同中的條條框框深表懷疑,總是怕保險公司從中作梗,和老百姓玩文字游戲,從中牟取暴利,使得他們的切身經濟利益受到損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中,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被提上了議程,改革后,銀監會與保監會合并是指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不再保留銀監會和保監會,目前命名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3]所以,銀監會與保監會合并后,對保險市場的監管力度將加大,從而保險市場將更加規范、透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消費者對保險行業的顧慮有所打消。
參考文獻
[1]張婷婷.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現狀與發展[J].東方企業文化,2010,(15).
[2]巴曙松.從近期股市動蕩看中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N].第一財經日報,2015-09-10.
[3]徐燕燕,張菲菲.金融業“超級監管者”呼之欲出[N].第一財經日報,2015-11-10.
作者簡介:張天陽(1998-),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吉林工商學院會計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會計學、保險學;劉威,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吉林工商學院金融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保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