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水香
摘要:隨著我國各方面建設的夯實和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屆的召開,職教興國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同時也使高職院校的工會工作進入了新常態。依法治國、依法治教、依法管理、維護職工權益;關注職工福利待遇的同時,更需要關注教育教學與科研創新。
關鍵詞:新常態 工會工作 高校工會
一、當前高職院校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
首先,高職院校對工會地位認識不夠。眾多高職院校認為學校工會工作只是輔助、象征性的組織,沒有從法制、法律的角度來審視工會地位以及工會在高職院校中的地位。其次是高職院校對工會工作作用認識不足。很多高職院校認為工作的工作僅僅是在閑暇時間為了豐富職工生活而開展一些有一定意義的活動,而忽視了工會在學校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科研創新、人力資源建設等方面應有的作用。最后,高職院校工會工作開展囿于傳統,缺乏創新。
二、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工會的開展
(一)加強依法治教力度,推行民主管理
高職院校是所有教職工的大家庭,只有確保教職工絕大多數人的治校、治教權利,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發揮主人翁的地位,從教育教學、科研創新、學校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實現效益最大化。依法治教,要切實加強民主管理,認真落實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的有效形式;認真推行校務公開,確保教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在依法治教,推行民主管理過程中,堅決杜絕一言堂或至上而下的形式民主。
(二)依托工會組織,充分發揮教職工作用
首先,提升工會干部的素質,為組織作用的發揮打好基礎。一個工會在高職院校中作用發揮效用的大小,除了其他影響因素外,自身干部的素質也是關鍵之一,因此,要通過加強工會干部政治理論學習,深入理解和掌握強大的理論武器,特別是新時代黨的總體方針和政策;學習與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一些相關知識,才能從不同專業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整體上把握好工會工作;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不斷開拓工會干部視野,學會取長補短,掌握新知識、新方法,提供工會工作效率。
其次,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高職院校教學教學水平的提升,是以教師師風師德為基礎的,只有優秀的教師團隊,才能發揮教師的潛能,實現整體大于個體疊加。因此,工會應該在校方配合與支持下,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教師主人翁地位,從激發內在動力出發,實現教師道德的提升;結合學校實際,開展好典型示范的樹立和宣傳,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進行正向激勵;優化師德師風激勵機制,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表揚和肯定,還需要從職稱評定、學習深造、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一定的認可和激勵,實行多方面、多層次的激勵。
再次,出謀劃策加強師資建設,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工會從各院系、各專業入手,掌握高職院校各方面師資隊伍情況,并自下而上摸清師資情況,明確“雙師型”、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培養人選和選拔方向,形成合理的師資隊伍發展規劃和建議,向校領導提出建議并參與到院校的決策中。在促進師資隊伍結構改善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積極提出教師激勵的合理建議,激發教師科研創新能力。
最后,搞好保障和服務,充分發揮教職工的潛力。教職工既需要投入精力開展教育教學、科研創新、后勤保障等工作,還需要得到院校的關心和服務,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因此,工會可以進一步創新文體活動方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各種活動團體、建立各類現代交流平臺、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增強教職工的認同感,形成更強的凝聚力;開展走訪和調查,摸清教職工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如大病互助、子女入學、病疼慰問等,從點滴小事入手,竭誠為教職工排憂解難,讓教職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三)進行工會工作創新,提升工會服務效率
首先,工會干部自身要具有創新能力。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工會,才能更好地帶領廣大教職工在教育教學及管理中進行創新。因此,工會要加強調研,深入群眾,從實踐中探索規律,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加強工會干部創新意識的培養,讓所有工會干部充分認識到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工會干部要學會在實際的具體工作中進行創新,同時在工會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上進行創新。
其次,師資隊伍建設的提議和規劃要具有創新點。在師德教育方面,既要結合傳統的方法進行師德教育,又要結合新形勢、新價值觀以及新時代的要求進行創新。創新評價標準,真正選拔出“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科研工作者”、“模范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等,發揮良好的模仿帶頭及激勵作用。
最后,校園文化生活的開展方法要具有創新性。開展校園文體活動,就是為了豐富教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緩解教職工工作的壓力。隨著時代的變遷,新時代價值觀、使命的不同,文體活動開展的方法需要具有創新性,才能得到教職工的認可,并積極參與,因此,工會應該從活動的類別、活動的組織、采用的方式、組織的平臺、參加的形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從而把興趣愛好不同、男女性別差異、年齡大小不一的教職工聚集在一起,通過多彩的工會活動,凝聚教職工的內心,形成強有力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