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禾
摘 要: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背景下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問題持續受到社會質疑,其中出現的多起重大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事故嚴重危害到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例如2002年的"毒大米"事件便因其涉及范圍廣、受害群眾多等惡劣特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公憤,其不僅嚴重損害了受眾群體的健康,同時也破壞了我國農產品的市場份額、品牌信譽以及質量安全,這種背景下發展和完善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已經成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必然途徑。
關鍵詞: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
引言:
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關系到社會群體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根本價值。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保障人類創造社會價值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過程中高效完善的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直接決定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當前農產品化學添加劑超標以及重金屬超標等質量安全問題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挑戰,本文通過對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解決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問題的對策。
一、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生產環節農藥檢測問題
現階段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重點突出對農產品加工過程的質量檢測,而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缺乏足夠的重視度,農產品加工水平雖然在生產技術的更新下有著明顯的提高[1]。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在傳媒業發達的今天卻愈發成為社會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其中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中普遍缺乏對農產品污染問題的監督檢測。在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中對農產品是否含有化肥、農藥等污染問題始終缺乏有效的控制。目前農產品中殘留的農藥多數都屬于可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物質,其中有一部分有是國家明令禁止在農產品中添加的化學藥劑,這些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物質在農產品生產環節和加工環節下被利用,通過銷售環節進入市場從而危害了社會群體的身心健康。由于工業化的發展使得農產品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問題已經成為農產品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農產品重金屬超標引發的急性中毒事件在工業化集中的地區表現的尤為明顯。而食用重金屬超標的農產品可能造成的慢性疾病危害在現階段也具有普遍性。其中受鉛、砷等金屬物質污染的農產品是造成人體急性中毒主要污染源,而農藥殘留物造成的慢性疾病多數是由通過缺乏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農產品在食用后引起的。
(二)農產品加工環節化學添加劑檢測問題
農產品加工環節化學添加劑超標檢測問題在農產品檢測質量安全體系中表現的較為突出[2]。農產品化學添加劑超標問題在農產品檢測質量安全體系中具體表現在農產品檢測質量安全體系缺乏對菜農加工銷售農產品的監督。菜農使用催生劑、激素等化學藥劑催熟果菜的現象沒有在農產品檢測質量安全體系中得到有效的監督檢測。缺乏有效的農產品質量管理不僅會使得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大為縮水,同時催生劑、激素等化學藥劑對對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另外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質量管理松懈使得農產品在加工環節存在使用行業禁止的添加劑現象,從而造成整個農產品加工行業的負面影響和經濟利益沖突。農產品重金屬超標問題在農產品加工環節的質量管理中存在著較為普遍的問題。
二、解決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首先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工以及銷售體系,這個過程中要不斷的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工以及銷售意識。從根本上讓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在思想高度上認識到到農產品標準化的重要性,從而在農產品各個環節樹立和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意識形態上心理采納農業標準化的過程需要農業部門積極的將宣傳和推廣農業標準化付諸于行動才能有效地提高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的實踐水平[3]。這就要求從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不足之處為切入點來建立農產品標準化執行機構。在宣傳和推廣農產品標準化意識的前提下積極的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采取建立農產品標準化執行機構的方法來有效的提升完善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并逐步的完善配套的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從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等各環節來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督和管理,對監督管理機構的支持力度下要強調經費的調節,使監管機構能夠高效的組織農產品監察團隊來配合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要不斷的加強農產品質量管理機構對農產品其它監管部門的領導力,在建立和完善農業標準化權責制度分配過程中需要農產品質量管理機構來領導成立標準化制定、執行、監督部門,通過權責分配來完善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尤其是監督部門的權力要充分的符合農業標準化考核指標下進行管理人員的委任。從評估考核農業標準化過程中各項指標的完成度來保障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在當前具有先進性的意義。完善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中要積極的吸收國外同行業的先進經驗來強化自身的不足。尤其是農產品質量監督機制的信息是我國農產品質量監督部門需要用來充分研究和借鑒的內容。在經濟全球化受到挑戰的背景下未來世界全球的發展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提高我國農產品與時俱進的理念下要做到與發達國家行業標準一樣的高度,就需要在自身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監管標準來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
(二)完善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
完善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需要農業部門來主導農產品檢測體系的構建。當前農產品質量問題的多發原因在于農產品質檢測體系的混亂和不作為,造成這種混亂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復雜化使得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改革現階段農產品目的性檢測方法需要基于農產品在各個環節的不同表現來進行檢測方法的應用,這個過程中需要積極的擴大檢測工具的投資力度來保證農產品檢測部門檢測工具的先進性和科學性[4]。通過加強農產品檢測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來提高農產品安全檢測水平是當前完善農產品檢測體系重要的工作內容,只有保證農產品檢測崗位在職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與檢測崗位符合才能保障檢測農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充分的評估影響農產品檢測問題的各項因素是提高檢測質量的重要方法。而加大農產品在各個環節的檢測頻率是取得農產品檢測數據有效性的根本。此外完善農產品安全追溯體系是保障 農產品質量問責制度執行的前提,這個過程中需要通過執行嚴格的農業生產戶籍編碼制度、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審查機制以及農產品銷售管理制度來詳細記錄了農產品各個環節的具體信息。
三、結束語
完善農產品檢測質量管理體系不僅需要以食品監管為主去從各個環節去把控農產品質量。同時應該加強農業產業的安全生產宣傳力度,以及行業協會對企業加工程序進行監督和規范。對問題突出的農產品質量管理問題應該從法律角度進行解決。尤其是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違法行為更是檢測質量管理體系重點監查的的對象。
參考文獻:
[1]周興梅.農產品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及運行[J].寧夏農林科技,2017(5):50-52.
[2]王成林.縣級農產品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機,2017,48(15):91-91.
[3]陳辰.農產品檢驗機構質量管理體系創設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17(36):38-38.
[4]沈凌言,孫運達.臨沂強化檢測能力把好農產品產地質量關[J].農村工作通訊,2017(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