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潔伶
摘 要:借助網絡和課堂雙平臺的結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是一種新穎、先進的教學手段,該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巧妙地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有效性。針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淺談了幾點有效利用網絡技術,建構自主學習模式的具體策略,旨在引導學生探索物理規律,深化物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我國的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變革,“互聯網+教育”成為當下非常熱門的話題之一。那么如何將網絡技術適當地融入課堂教學,建構高質量的自主學習課堂呢?下面筆者從四個方面展開了論述。
一、觀察生活現象,提出合理問題
知識來源于生活,物理新課標明確強調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注重從實際生活入手,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現象,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強化其學習動機,為后續的探究活動奠定良好的情感態度基礎。
比如,對“壓力的作用效果”進行教學時,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筆者首先利用網絡平臺發布了兩個生活現象的視頻與圖片,創設學習情境:(1)“同學們有去海邊玩的體驗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人們踩在沙灘上會留下大小不等、深淺不一的腳印,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呢?”;(2)“玩橡皮泥時,用不同的力度按壓橡皮泥,可以觀察到橡皮泥下陷的深度不同,這又是為什么呢?”要求學生通過對這兩個現象進行對比與分析,借助網絡平臺交流討論兩個例子的共同點,并提出猜想:腳印的深淺不一、橡皮泥下陷的深度不同都表明壓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那么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由此筆者在教學中通過網絡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發地提出了探究問題,達到了教學所預期的效果。
二、結合已有知識,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實驗設計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是對傳統的實驗模式進行的一項有意義的教學改革,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深化自身物理思維能力,提高實驗探究素養。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物理規律時,要注重組織學生結合已有知識經驗與網絡平臺,自主開展實驗設計活動,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比如,對“科學探究:摩擦力”進行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在課堂上,筆者向學生提問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大家嘗試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設計實驗加以驗證?!痹谠O計過程中,學生首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查閱到的網絡資料提出了各種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物體的質量、壓力大小、接觸面積等因素有關。緊接著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設計了實驗方案: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例如探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時,首先用彈簧測力計牽引小木塊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勻速運動,記錄彈簧測力計示數;然后將木板換成毛巾、玻璃板等,用彈簧測力計……最后學生通過自主實驗,成功探究得到了正確的結論,實驗探究能力獲得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開展小組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網絡技術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在交流互動方面具有很大的便捷性。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與互動的平臺,促進他們集思廣益,高效率地展開數據分析工作,探究得到物理規律。
比如,在“電流做功的快慢”實驗教學環節中,筆者引導學生開展了對電功率影響因素的探究實驗。在實驗中,學生設計了實驗電路,然后利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分別測得了U和I,通過測量煤油的溫度變化量,間接測量了電流所做的功W,即W=Q=cm(t2-t1)。通過改變電阻絲的阻值多次進行實驗,學生得到了多組實驗數據并錄入了表格當中。在各小組都得到實驗數據后,筆者讓他們將數據表格展示到班級群中,由此學生便有了大量的實驗數據作為基礎,進而歸納其中的規律。最后各小組通過在班級群中交流與討論,最后總結道:電功率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P=UI。在這一活動中,筆者通過組織各小組利用網絡平臺互動交流,使他們快速歸納出了實驗結論,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效率。
四、再度檢驗修正,深化思維
對實驗結果進行誤差分析與理論分析,是實驗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教師在實驗教學活動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注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實驗結論進行再度檢驗修正,從而深化他們思維的嚴謹性,使其養成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
比如,對“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進行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分別探究了測量固體與液體密度的方法。在實驗活動中,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知識探究了鋁塊的密度,在各小組得到了實驗結論后,筆者讓學生從網絡上搜集資料,查閱鋁的密度以及影響鋁塊密度的因素,從而檢驗自己實驗結果的正確性。通過對照網絡資源,學生發現自己的實驗結果有一定的誤差。學生針對實驗誤差進行分析與反思,討論后得出各種不同的結論,例如:在測量固體的密度時,應當先測質量再測體積,否則若先測體積,會導致固體沾上水,測得固體的質量偏大,實驗誤差較大。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共享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并自主設計實驗、驗證結論。就這樣,學生通過檢驗修正實驗結果,進一步深化了自身的實驗素養。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展開上述“觀察生活現象”“進行實驗設計”“開展小組實驗”“再度檢驗修正”等自主學習活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其學習主動性,建構高質量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小棟.初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8):105.
[2]王澤東.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47.
注:本文為“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探究”課題研究成果。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