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軍
摘 要: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文言文與生活聯系較少,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提高對文言文的重視,培養初中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探討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的重點和難點,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文言文,編選也具有特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利用初中語文教材,做好語文文言文教學工作,成為初中語文教師面臨的難題。初中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文言文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文言文特點,采取有效方法進行教學工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學生背誦技能的培養而忽略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學習積極性不高,在閱讀中機械式的朗讀背誦,沒有理解和思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如果學生失去了對文言文的興趣,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學習,而且影響老師的教學情緒。由于文言文本身相對比較難理解,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多進行鼓勵,引導,激發等手段,同時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文文言文學習興趣。在進行授課之前,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相關資料,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巧設背景情境,例如在學習《醉翁亭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賓客歡宴的情景展示給學生,以便于學生對這篇文章更好地理解。同時,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通過講述古代的名人軼事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講東坡肉的由來,使學生對蘇軾這個人物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把握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是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中考的重要考點,在學習一篇文章之前首先要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學生一旦掌握作者的寫作背景,對文章的分析理解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課文《小石潭記》時,首先就要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是由于被貶導致心情低落,無奈之下只能寄情山水,來緩解壓抑的心情。掌握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學生就可以理解作者為什么將小石潭寫得清愴幽邃及作者又為何覺此不可久居了。[1]其次就是要熟悉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字詞和語句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知識點,以往的教學方法中部分教師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導致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很吃力,也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理解記憶的方法主要是抓住文言文中的關鍵字詞,對字詞進行分類講解,一般分為通假字,一詞多義字,古今字,實詞的活用,虛詞用法等,這幾類字是中考的考點,教師在進行講解時要進行分類歸納,并引導學生去運用。最后就是對語法的學習,語法主要包括修辭和句式,在修辭上,主要是互文和對偶兩種修辭方法,句式主要掌握省略、倒裝、判斷等句型。[2]
三、做好文言文翻譯
在初中階段,有效的文言文翻譯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思維能力和語文應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學習成績。由此可見,語文文言文教學教學的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該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文之所以難學主要原因還是文中的字、詞、句難以理解,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教材出發,對文中重點詞句進行講解剖析,學生只有對詞句掌握了才能實現對整篇文章的翻譯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避免過度講解,應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獨立思考的空間,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課文《黔之驢》時,教學的重點是對文章的翻譯及對重點詞匯的掌握,并理解文章的寓意。在學習文言文內容時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自主翻譯課文,在翻譯過程中,讓學生將不會翻譯或難以理解的內容標注出來,教師再進行詳細講解,并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學生可以大膽地進行翻譯,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深入分析關鍵語句,推敲文章寫作手法
在對文章進行翻譯后,下一步就要深入分析關鍵語句,推敲文章寫作手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對語句的理解,不斷創新,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流,作者在寫作時一般在文章中包含了其個人經歷與情感的流露。同時在文章中通常采用大量修辭手法,值得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反復推敲。目前,很多初中生存在對文章理解不透徹的問題,導致在答題時答非所問。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寫作手法的剖析,加強講解和對學生的訓練。例如,在學習課文《岳陽樓記》的時候,教師在分析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結構的嚴謹性。同時學生應該掌握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課文第三段與第四段在形式上對稱,內容上一悲一喜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更好地表達作者的覽物之情。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是提高初中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語文教師應對文言文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引導學生大膽創新,積極發言。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讓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創新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初中生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馬城洲.探析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5):116-117.
[2]趙春花.探究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6):9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