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梅
摘 要:信息技術是現在和未來社會建設者必備的基礎能力。信息技術課強調的是讓學生動手操作。為此,教學中要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認識。這樣才能創設出富有吸引力的課堂,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促使他們積極去思考、主動去實踐、大膽去探索。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課堂效率;教學方式;優化策略
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而要學習系統的信息技術,離不開系統的課堂教學。因此,作為學校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初中信息技術課,在這方面應該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那么,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師來說,我們應該怎樣開展教學,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效率呢?
一、精心設計,化難為易
每個學科都有每個學科的特點。學生對于各個學科的需求也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特點。作為初中信息技術課,學生對其充滿著好奇,想上這門課。但愿望畢竟是愿望,很多時候,真正一接觸它,看到那些抽象的符號,讀到那些很難理解的句子,很多學生都會顯現出來一種莫名的畏難情緒。所以,作為教師,不解決學生畏難情緒這一問題,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會變成是一種奢望。
為此,作為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認真解讀和剖析教材,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找到恰當的切入口,精準施法,多采用學生比較喜歡的一些教學方式,比如多選取一些學生理解難度不大、新鮮有味的一些例子來開展教學。這樣,就可以有效化解學生的思想顧慮,激發出他們內心深藏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因素。
《圖片的獲取與加工》這一章第一節的教學,掌握圖片獲取的方法是教學難點。事實上,該節內容不好教不是內容的難度大,而是內容的枯燥無味。考慮到這一層面,因此教學的導入環節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小彭一家暑假期間到西雙版納旅游。現在,小彭同學想把他的旅途經歷與大家分享,你們希望他是口述呢,還是給你們看旅游中的一些精彩瞬間?這樣的導入方式,就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之后,經過筆者的層層引導,本課學習內容也就自然呈現出來:有了圖片,如何去獲取,怎樣去應用……這樣的設計,在分享旅游見聞中,巧妙地穿插所要學習的內容。整個學習過程,由一點生發開來,學生經歷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過程,這就顯得自然、生動。
二、精講多練,注重演練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換句話講,就是特別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見,對于信息技術這樣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教學時如果還是采用慣常的教學方式——照本宣科,一五一十地講解教材內容,很容易讓學生心生厭倦之情。所以,筆者認為,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要處理好講解、操作和練習之間的關系。
筆者在教學實踐當中,主要就是做到精講多練。如果單從時間上看,一節課筆者講解(包括必要的示范)的時間一般在12分鐘左右,很少有超過15分鐘的現象發生。這樣,通過壓縮教師講的時間,一節課下來,就可以節省足量的時間,用于讓學生上機進行實戰和操作。當然,壓縮教師的時間,表面上看是教師的時間減少了,實則不是這樣。事實上,這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教師所講,一定要做到“精”和“透”。而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精心,課堂導入的時候一定要細致,重點要講活,難點要做到深入淺出……
教學“動畫基礎知識”,筆者在設計上追求簡約式。課堂圍繞兩條線來展開:一條線是教師的“講”;另一條則是學生的“練”。筆者的講總計用時13分鐘,其中講解重點(動畫原理的理解)用時4分鐘,難點(GIF動畫的制作)突破用時6分鐘,其他(包括演示)2分鐘左右。為了增強“講”的效率,筆者可以說是絞盡腦汁。比如,在講解重點的時候,筆者采用“分解”戰術。具體就是通過動畫軟件的幫助,把動畫分解為相關圖片。這樣便于學生的理解,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三、拓展課堂,強化實踐
學,最終是為了用。對于信息技術實踐性這樣的學科來說,更是如此。從客觀上來說,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課堂上無論是教師的講還是學生的學,其所涉及的知識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我們都知道,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內容是無窮無盡的。從這一點來說,單靠課堂時間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何況,這門學科強調的是動手實踐,而這更需要大量的時間來作為保障。那么,怎樣解決這一矛盾呢?筆者主要通過建立興趣小組,開辟第二課堂等舉措來解決。
從實效上來看,這樣的舉措效果明顯。興趣小組成立后,他們按時活動,這就打破了教學形式上的時空限制。通過興趣小組學習,學生的學習更為自由、更為主動、更為積極。通過這種第二課堂,學生可以自由地交流和探討,可以打破教材的限制,向更高、更深處拓展。當然,在學生開展第二課堂學習時,難免會遇到一些挑戰。這時,教師應該適時加入學生,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通過這樣方式的學習,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得到了顯著的增強,合作意識等學習品質亦得到了很好的培養。特別是,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有很多有這方面天賦的學生得以嶄露,這應該說是一種意外的收獲吧。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信息課而言,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我們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精準施教。為此,我們要強化實踐研究,加大創新力度,創設富有個性化和創造性的模式和課程。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創。
參考文獻:
[1]張燕燕.激發興趣 科學指導 深度探究[J].吉林教育,2010(11):33.
[2]丁明.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中應該處理好幾個關系[J].教育情報參考,2006(6):5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