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菊
摘 要:如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于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受中考考試評價方式、師資水平等方面的影響,許多師生對于英語的讀寫更加重視,而忽略了聽說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使得許多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過低。隨著經濟的不斷進步,時代的不斷發展,英語口語的重要性也在逐漸上升。這就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將口語教學重視起來,使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
我國初中英語教學在口語教學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所以,重視學生的口語教學,是如今教學的重要方向之一。這篇文章對于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希望能給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英語教學需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可是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于語言環境的創設有所忽視。在進行互動時比較枯燥,雖然一些教師已經開始改進教學方式,可是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還很大,英語口語教學中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語言環境的欠缺
語言環境在語言學習中十分重要。在英語教學中,語言環境過于缺乏,學生只能在有限的英語課堂中,才能更多地接觸到英語,所以應該對于口語教學進行重視,應該通過實際的交流,使口語水平得到提高。
(二)交流方式的單一
如今,初中英語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通常是教師提問,學生作答,課程教學過于枯燥,甚至有時候只是老師自己的獨角戲。這就使學生的口語水平提高十分困難,使學生的思維逐漸被禁錮,越來越無法張口,口語水平的提高也就更加困難了。
(三)傳統教學的影響
目前,素質教育是一直被提倡的,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沒有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進,仍然沿用以往的應試教育方式,使教學中的閱讀、作文等更受重視,而口語教學被忽略。教師上課時更加注重閱讀、背誦等的教學,盡管口語測試還有保留,但是比例極小,使得口語的重視程度不高。為了獲得更高的筆試分數,學生會下意識地忽略口語的練習,使得口語水平的提高更加困難。
二、提高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水平的方法
上文主要探討了當前我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主客觀原因。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提高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水平的方法。
(一)要提高學生口語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養成學習口語的正確態度,使學生明白口語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對口語學習更加有自信心。教師要經常性地與學生一起進行美文欣賞,使學生能夠領略英語口語的魅力。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也進行口語的交流。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制訂口語學習計劃,及時對學生口語發音的錯誤進行糾正,使學生的表達更加準確,更加流利。
(二)提高教師的英語口語表達水平
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初中英語教師應該不斷地提升自己,進行英語口語表達的不斷學習。為了保證初中英語教師的口語表達水平,教育部門應該針對英語教師口語存在的問題,對初中英語教師進行集中培訓,使初中英語教師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達到更高的水平,也使初中英語口語教學達到更高的水平。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更具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作用,不斷努力,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從而對學生的口語學習起到更大的示范作用。
(三)營造良好的英語口語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對于口語教學有很大作用,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致力于創造出更加積極的口語學習環境。不僅應該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等智能設備,利用視頻、音頻等進行口語的學習、跟讀等,還應該要求老師運用英語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在英語的環境中學習英語,而不是在中文的環境中學習,降低母語交流對于口語學習的影響,使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質量不斷提高。
(四)實施科學的英語口語教學方法
教師在英語口語的教學中,應該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一方面,應該更加注意英語口語的互動,實行交際教學法,使學生能在實際的學習中做到流利表達。如,教學中提出話題,讓學生用英語進行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應該實現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英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與應用,并根據學生的進步與變化,進行教學方法的改變,從而使口語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使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效果更好。
這篇文章主要對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了列舉。在文章中指出,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口語教學環境、教師的英語口語表達以及口語教學方法都十分重要。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2]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3]楊芳.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N].學英語(初中教師版),2011(41).
編輯 郝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