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因斯坦說:“愛為學問之始”,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小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時,學習就是一個快樂的、享受的過程。濃郁的學習興趣不僅使小學生享受學習,而且能顯著地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探索意識。因此教師應注重提高小學生數學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數學,愛上數學。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一、 了解小學生的特點
首先,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歲),可以對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計算,出現邏輯思維和零散的可逆運算。小學生對直觀的,具體的數學知識會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盡量使用教具,展示出一些實物、視頻或者圖片等直觀的東西,把數學知識用這種方式呈現出來。其次是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較重,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設計數學游戲環節或是探索環節,使小學生在“玩”中有所感悟,體驗數學的道理,激發數學的興趣。
二、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 平等的師生關系
尊重是平等交流的前提,我們不要總是在學生面前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而是要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把自己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平等地看待成績不同的學生、平等看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讓所有的小學生都感受到你的和藹可親,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他們便會喜歡你,不再反感你的課堂,同時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大大提高。
(二) 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也就是互教互學,小學教師不能只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單一地講授數學知識,不與小學生溝通交流,這樣時間久了,小學生會感覺枯燥乏味,毫無學習興趣。教師應該經常與小學生交流,了解小學生的內心想法,這樣可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用小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去教學,不僅提高學習效率,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會有所提高。
三、 賞識教育,體驗成功
每個孩子的知識水平不同,特長不同,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布置的學習任務要在小學生的可接受范圍之內,小學生有能力去完成,會有一定的成就感,同時我們要去肯定他們的努力。而沒有完成的同學,我們也要懂得欣賞,比如學習進步了,字寫得漂亮,解題方式新穎等,盡可能發現他們的優點,使小學生有成功的體驗,此時小學生有了信心,而后再提出不足,他們也樂于接受,學習興趣也會提高。
四、 注重算理的教學
現在很多小學教師僅僅注重算法的講述,只讓小學生把計算法則背誦下來,而忽略算理。實際上這是本末倒置,算理是四則運算的理論依據,是運算法則背后的道理。單單讓背誦這些抽象的算法,小學生并不理解為什么要這樣算,機械式學習,自然對數學沒有絲毫興趣。教師要注重算理與算法相結合,做到有意義學習,使學生明白知識之間的聯系,融會貫通,理解透徹,自然而然會提高學習興趣。
五、 減輕學業負擔
首先,小學生課后寫數學作業的時間不應太長,時間過長會使小學生疲勞,從而導致小學生厭煩數學,學習效率不高,學習興趣也會有所下降,所以作業的布置一定要適量。其次是教師不應該過分關注卷面成績,否則會引起小學生的考試焦慮,他們的學習壓力會更大,從而反感學習,抗拒學習。當小學生考試成績不盡如人意時,不要一味批評,仔細分析原因,加以鼓勵,然后使之改進。只要小孩們愿意去學,有學習興趣,那就是教育的目的。
六、 學習方式多樣化
21世紀的教學方式不應該只是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小學生不會對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感興趣。教師應該改革學習方式,使學習方式多樣化,比如小組合作學習,分組時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這樣小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體驗不一樣的解題思路。還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現在手機、平板、電腦上有許多鍛煉數學運算能力的小游戲,相比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小學生更傾向于游戲中的學習,老師應加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
七、 提高數學魅力
首先,教學氛圍一定要活躍,教學風格不要死板,盡可能做到風趣幽默,比如講述小的數學故事,使數學課堂不是單調地傳授公式、算法,而是充滿快樂。其次,一個知識淵博的教師一定會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數學興趣。數學教師不應該僅僅掌握數學專業的知識,其他學科也應該有所涉獵,若是可以用其他學科的內容展現數學的知識,相信小學生會被教師的淵博知識折服,也會更有興趣去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李曉東.小學生心理學[J].2003:33-34.
[2]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J].2013:305.
[3]林崇德.發展心理學[J].2009(3):256.
[4]高明.新時期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研究[J].才智,2016(26):105.
[5]席銘俊.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32):67-68.
[6]劉俊銘,梁宇,鄒循東.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研究[J].廣西教育,2016(29):103-104.
[7]韓偉.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實踐研究[D].魯東大學,2014.
[8]李改芬.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2(17):92-93.
[9]葛致仁.淺談學習興趣的意義及培養[J].殷都學刊,1994(02):77-79.
作者簡介:
何書燕,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