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其與許多行業都實現了融合,例如在現代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就得了廣泛的應用,在豐富教學內容、優化課堂設計、激發學生興趣方面發揮出了不俗的作用。本文將就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歷史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歷史;教學策略
經過近些年來的努力,我國新課程改革初見成效,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學手段也得到了極大地豐富,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是受到認知以及素質能力方面的限制,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價值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如何將信息技術和傳統教學完美結合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
一、 中學歷史教學信息技術高效應用存在的阻礙分析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內容十分廣泛,如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持續深入,信息技術逐步實現了海量知識的匯總。中學歷史教學涉及的知識十分豐富,如何進行知識的采集、整理和分析一直以來都是困擾歷史教師的問題之一。而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為歷史教學提供充實可靠的知識支撐,還能夠起到豐富教學手段的效果。由此可見,推動信息技術和中學歷史教學的融合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信息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 信息技術的應用缺乏良好的環境條件
我國中學歷史課程長期以來采用的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這使得人們對歷史課程的印象逐漸固化。同時,大部分學校為了保障升學率,基本上都傾向于維持現狀,不會對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信息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原因就在于缺乏家長和學校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部分學校和家長的傳統觀念依舊得不到轉變更新,對信息技術的優點缺乏必要的認知了解,學校在信息基礎建設方面投入較少,根本不足以支持信息化教學的開展。
(二) 歷史教學的信息技術能力不足
由于長期以來我國中學歷史課程采用的都是傳統教學模式,因此大部分歷史教師的信息技術知識都十分缺乏,不具備完善的理論支撐和實踐經驗,因此即使部分歷史教師開始在教學實踐中引入信息技術,應用層次也十分淺薄,形式單調,具體表現為案例設計乏味、教師介入指導時機不當等,根本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歷史教學有效策略研究
(一) 通過信息技術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最廣泛的信息技術形式是多媒體技術。因此中學歷史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和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制作教學課件,通過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對書本知識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通過教學還可以通過制作圖表的方式對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對比區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了解掌握。例如,在進行《新中國初期的外交》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上網搜集一些建國初期領導人參與國際外交活動的視頻,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當時我國所處外交困境,深刻認識到先輩的努力拼搏,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歷史觀。
(二) 通過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
在中學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材由于篇幅有限,其內容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對課外歷史資源進行搜集和挖掘,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歷史知識儲備量的提升。這要求歷史教師在課前對本次教學的內容進行細致的整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后有目的性的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資料的檢索搜集,匯總成課件,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展示。通過課外資源的搜集展示不僅可以拓展歷史知識,還能夠為學生們理解教學內容起到輔助作用,促進教學成果的提高。此外,教師之間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交流溝通,分享教學經驗,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例如,在進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必然無法完全囊括近些年世界經濟發展情況,這時,歷史教師就可以上網查找一些經濟領域的資料,如經濟全球化在我國的具體體現,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閱讀或是播放視頻的方式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使學生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經濟全球化趨勢對自身生活的影響,進而形成正視歷史的心態,并學會將歷史和實際生活相比較,盡可能地對歷史真相進行還原。
(三) 利用信息技術對課后作業進行優化
在傳統中學歷史教學中,課后作業通常是試卷,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使學生逐漸形成了死讀書的壞習慣。針對這一問題,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后作業布置時,應該鼓勵學生正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歷史進行拓展探索,真正發揮出課后作業的積極效用。例如,在完成《抗日戰爭》這一課的教學之后,教學可以鼓勵學生分小組利用多媒體設備對抗戰老兵進行參訪,同時也可以上網搜集一些抗戰時期的影像資料或是圖片等,經過整理之后制作成報告,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這樣親身實踐參與可以使學生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抗戰歷史,體會到革命先輩的不屈精神以及愛國熱情,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另一方面這種課后作業形式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將信息技術和現代教學相融合才能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的主流趨勢。本文結合現階段信息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應用的阻礙,從學生興趣激發、教學內容豐富以及課后作業設計三個方面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促進中學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圣東.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01):128-129.
[2]馬玉平.中學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策略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8(28):138,146.
[3]王芳燕.微課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巨剛,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