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梁 王文超
摘 要:金融教育作為一種預防性保護措施,對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引起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很多國家都將金融教育作為國家戰略并建立了專門機構,以全面提高公眾的金融素養。同時,為保證金融教育工作取得實效,還對金融教育工作開展有效性評估,建立了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體系。本文對國外金融教育的有益做法進行了探討,對我國金融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符合我國實際的金融教育及其有效性評估建議,旨在全面提升我國的金融教育水平,建立健康、有序的金融消費軟環境,維護金融市場平穩發展。
關 鍵 詞:金融知識;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8)10-0051-08
收稿日期:2018-08-18
作者簡介:柴文梁(1990—),男,吉林長春人,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副主任科員,研究方向為金融法治及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王文超(1983—),男,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國人民銀行吉林市中心支行科員,研究方向為銀行監管。
一、發達國家金融教育發展概況
美、英等發達國家高度重視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各國均采取了一系列普及金融知識的做法,并通過立法手段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本國金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一)美國金融教育發展概況
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為進一步推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工作,美聯儲專門設立了金融知識辦公室,主管公眾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工作;為了使更多的公眾了解金融知識,方便對其提出的金融問題答疑解惑,美國志愿者成立了“金融掃盲隊”,為了給志愿者提供相關支持,還設立了總統金融知識咨詢委員會。同時,還頒布了《金融知識與教育促進法》,并據此成立了金融知識與教育委員會(FLEC),該委員會全面統籌規劃金融教育并制定了一系列評估金融教育有效性的標準,根據金融普及教育戰略的總體目標和任務部署,通過互聯網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各項工作的實效進行分階段評估。[1]
(二)英國金融教育發展概況
英國政府高度重視針對青少年的金融知識普及工作,政府與教育部門聯合,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將金融知識寫入學生教材當中,以加強青少年對財富的理解與管理。為進一步方便青少年對金融知識的學習,還專門開發了與金融知識相關的互聯網軟件,以方便青少年實時了解金融動態,為相關知識的學習提供便利。在傳播途徑上,英國在本國各地區建立了多個“貨幣博物館”,吸引著眾多的青少年走進博物館,學習金融知識。[2]
(三)澳大利亞金融教育發展概況
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金融知識教育與培訓工作,為保證相關工作的規范開展,在政府主導下,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ASIC)、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ASX)以及國家金融行業培訓顧問(NEITAB)等官方組織在金融教育與培訓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澳大利亞首個金融知識普及規劃就是由證券與投資委員會以及國內相關金融機構共同制定的。目前,該項規劃已經添加到了澳大利亞的教育課本之中,未來有望成為澳大利亞青少年的必修課程。澳大利亞投資委員會對此計劃進行了評估并制定了下一階段的政策目標,為本國金融知識的全面普及打下了堅實基礎。[3]
(四)日本金融教育發展概況
日本在2005年首次制定金融教育國家戰略,此后,又依據本國經濟發展情況多次對金融教育戰略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如日本針對本國在校生金融知識掌握情況,制定了對學生開展專項金融知識普及的目標,并將該目標予以分年度細化,加入到各大、中、小學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課程中,實現了通過課堂教育推進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教育的目標。此外,日本還成立了金融宣教中央委員會,并在各地方行政區下設分支機構,與日本文部科學省和各地方行政區的教育委員會密切合作,面向各個年齡層次的學生,通過發放教材和學習資料、組織財經素養教育專題研討會等方式,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等教育實體中推行財經素養教育。在普及方式上,日本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建立了政府主導的專門性金融知識教育網站——財經素養專題網站,方便民眾實時獲取最新的金融動態。[4]
二、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相關問題闡釋
(一)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的內涵和意義
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是對接受金融教育的主體從金融教育活動中得到收獲的綜合評價。對個人而言,這種收獲是指金融知識的增長、金融素養的提升以及理財能力的增強。對某一群體乃至整個社會來講,這種收獲意味著群體或社會整體金融素養的提升、全民金融風險防范能力的增強、對財富利用效率的提高。
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對于整個國家和社會以及個人都具有重要意義。對國家和社會而言,它既是實現金融教育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又是衡量社會財富是否通過一系列金融教育活動而更加高效、安全運轉的重要標尺,對長遠的金融教育目標的實現具有指導性作用。對接受金融教育的個人而言,既可以確保其學到金融知識和技能,又能影響其一生的金融理財決策行為,增進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的福利。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的結論可以作為金融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者在選擇教育方案、制定教育計劃、修正金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時作出決策的判斷依據。研究金融教育的有效性、建立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體系對推動金融教育不斷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
(二)國外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的基本原則
從開展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的國際經驗來看,目前比較成熟的是美國的評估方法,從美國官方及專業機構的評估經驗中可以歸納為以下基本原則:
⒈做好評估前的規劃設計。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不能盲目開展,在針對任何一個教育活動或教育項目的教育效果進行評估之前都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即對評估方案的設計和對評估過程的規劃。首先,明確有效性評估的目的,充分考慮評估過程中采取的評估方法在過去的金融教育活動以及教育項目評估過程中的實際效果,存在哪些優點和不足,是否符合評估的目的,而且如何設計評估問題和評估標準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功課。其次,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應當遵循一個“同時原則”,即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規劃應當與教育活動項目的設計同時部署、同時實施。
⒉充分考慮評估中的相關因素。在設計金融教育評估方案過程中,要盡量將評估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各種因素設計到方案中,因為各種因素對于評估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變量。考慮的因素越多,涉及的變量就越多,評估的結果就越接近真實。如考慮評估對象的文化因素,考慮特殊群體的特殊需求,考慮被調查者的國籍、職業、性別、受教育程度、居住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家庭環境等,這樣,可以使評估主體能夠選擇更加合適的評估方案,更好地利用評估結果,更好地在金融教育活動和有效性評估方面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
⒊以金融消費決策為評估依據。如果單純以接受金融教育主體對金融知識的理解程度為教育效果的評估根據,顯然缺乏科學性。金融教育的目的不是考量教育受眾掌握了多少金融概念和原理,而是關注接受金融教育的消費者在金融決策上的變化。是否能夠作出更加理性的消費選擇,是評估應當重點關注的核心內容,因為了解和掌握金融知識最終服務于金融消費決策。
(三)國外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模型設計
關于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模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層次評估模型(柯氏模式)、高爾文的CIPP評估模型、杰克遜的目標導向評估模型、羅納爾多·西瑪的多層次評估模型以及菲利普斯的五層次評估模型等。盡管不同的模型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在以上評估模型中,四層次評估模型(即柯克帕特里克1959年創建的評估模型,以下簡稱“柯氏模式”)是目前應用比較普遍、操作性和實用性都比較強的評估模型。[6]這種模型將有效性評估劃分為四個環節和層次,這不僅可以考量金融教育受眾的反應和學習的效果,同時還能考量金融教育受眾在受教育前后的差別變化以及社會效率的改變。而菲利普斯在1996年創建的五層次評估模型,是在“柯氏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投資回報率”的考量,將投入與產出量化, 使評估過程更加完整,評估結果更加科學,是金融教育評估的首選模型。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金融教育的效果和影響并非立竿見影,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淀和進一步的分析。
三、我國金融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有效性評估采取的方法
近年來,我國金融教育工作越來越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15年11月4日,國務院出臺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建立長效機制,將金融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在金融教育實踐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動金融教育工作的開展,如舉辦公益性金融知識宣傳展覽,編發各種金融知識讀物,成立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并且通過網絡等新媒體平臺不斷拓寬渠道以提高公眾認知度,鼓勵金融行業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等。同時,對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入職資格進行嚴格要求,金融機構全面開展從業資格考試,提高從業人員金融知識水平。金融機構通過各類宣傳活動、公益性金融知識講座、設立咨詢點、理財產品推薦等方式向公眾及客戶宣傳金融知識。新聞媒體及互聯網財經專欄圍繞金融市場最新動態,通過新聞播報及專家解析等形式向公眾傳遞金融知識。盡管如此,我國金融教育距離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我國金融教育存在的問題
1.金融教育體系不完善。我國的金融教育工作主要依賴于金融管理部門和行業自律組織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以及各金融行業內部的資格考試、業務培訓,具有“兩高一低”的特點,即分散性高、獨立性高、規范性低。首先,我國的金融教育工作分散在不同部門、不同機構之間,缺乏統一部署;其次,金融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等組織與教育部門溝通合作較少,導致金融教育進入國民教育體系進程較慢,青少年在校生的金融教育開展得不夠理想;再次,截至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成型的金融教育體系,缺乏專門機構和運作團隊。在開展金融教育活動時,存在以產品推銷替代宣傳教育、以金融服務介紹替代金融知識講解等不規范現象。總體來講,我國的金融教育水平與美、英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國民金融素養水平總體偏低。
2.專項公共財政資金支持力度不夠。我國金融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是通過自上而下推動的方式,即相關職責部門或組織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活動,組織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教育工作。與之相對應,我國金融教育工作的資金來源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金融管理部門、行業自律組織等內部的財政支出,資金來自于國家財政撥款;另一部分是金融機構內部的經費支出,資金來自于金融機構日常經營盈利。上述兩部分資金均需依據金融知識宣傳教育活動的具體內容、形式、規模等才能最終確定。截至目前,我國仍缺乏針對金融教育的專項財政支持,而現有的資金來源由于受到政府重視程度、金融機構經營狀況、金融教育活動開展頻次以及規模等因素的制約,難以保證資金及時到位。金融教育專項資金供給不足,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金融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難以開展廣泛、長效的大規模金融知識普及活動。現有短期的、分散的教育活動難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且公眾參與度不高,導致其對金融教育的認知和接受程度較低。二是教育活動難以深入到貧困地區。在現行工作模式下,針對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開展的金融教育活動主要由金融管理部門、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或志愿者組織開展的,因缺乏資金支持,導致貧困地區金融教育工作人力、物力不足,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城鄉居民金融教育的差距。三是金融知識配套產品種類少、形式單一且吸引力不足。目前,金融知識宣傳教育活動普遍通過發放宣傳冊、折頁、懸掛標語等方式進行,宣傳產品種類較為單一,缺乏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社會群體制定的讀本,金融教育差異化明顯不足。
3.金融教育呈不平衡狀態。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呈現出地區不平衡的特點,中、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金融業態更新速度也較快,而西、北部地區則反之,且不同年齡段的金融消費者對金融知識掌握的程度差別很大。近年來,盡管我國的普惠金融工作取得了長足性的進步,公眾金融服務可得性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但對于農村地區而言,由于居民住地較為分散、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少等原因,金融教育工作的開展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掣肘現象,城鄉之間的金融教育資源配置仍存在很大差距。此外,未成年人及老年人金融教育普及工作還有待加強,大部分青少年由于學校課程及教育資源配置的問題很難獲得專業的金融教育,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通過金融教育實現退休金理想的理財投資仍顯得十分困難。
4.尚未建立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體系。要確保金融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對其進行有效性評估以及對評估結果的充分運用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尚未建立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體系,更沒有形成對各類金融教育活動和項目效果的有效性反饋。究其原因,一方面,未能將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放置到應有的戰略高度;另一方面,沒有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體系。在對金融消費者教育有效性評估的研究上,仍然處于學習借鑒階段,有的甚至是在強行移植他國的評估模型,不能做到與我國國情相結合。由于評估方法和手段單一,評估體系不夠科學完整,因而無法取得理想的評估效果。金融教育評估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對于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的金融管理部門來講,大多在知識結構上缺乏專業、系統的訓練,專業性不足。同時,評估工作本身具有較大難度,涉及諸多可變因素, 在模型的設計和操作上都有一定的難度且不好掌控,而且金融教育效果可能存在相當的滯后性,其中很多因素難以量化,也加大了評估工作的難度。
(二)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方法及評估結果的分析與運用
1.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方法。相比國外的相關研究而言,我國有關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的方法比較少,尚缺乏科學、系統的研究方法。下表為國內主要的評估方法:
以上方法具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以及二者結合的方法都經常被使用。最常見的評估方法是調查問卷評估法,但該方法需要設計科學、客觀、有代表性的調查問卷,而且統計時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其他評估方法或未超出“柯氏模型”的框架,或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無法完全保證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因此,目前最為科學實用的方法是調查問卷評估法,其可以將評估目標進行量化。
關于評估數據的收集,首先,選擇一種專門的評估結果數據收集方法并建立相關的數據收集系統,以保證該系統的穩定性;其次,對選擇的數據收集方法進行預先試驗,以確保該方法能夠按照預定的目標和方式運行;再次,確保數據收集過程中采集到的個人信息不被泄露,保證參與者對這些數據的用途、保留期限和處置方式有足夠的知情權并同意以上處理規則;最后,經常同參與者保持聯系,持續跟蹤回訪,對數據進行修正,從而使評估結果更加真實客觀。
2.評估結果的分析與運用。一是對評估結果的分析。要了解金融教育活動的實施效果,需要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以下表為例:
以上金融教育項目的實施能夠讓金融教育受眾有以下幾方面收獲:首先,顯著提高教育受眾掌握金融知識水平;其次,教育受眾在金融決策時有效運用金融知識;再次,金融教育的提供者在了解評估結果后,對金融教育活動或項目進行適當調整,使其更加受到金融教育受眾的歡迎。二是對評估結果的應用。對有效性評估結果進行分析的目的在于驗證金融教育活動或項目是否有實際效果或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可借此發現金融教育活動是否存在問題并進行及時調整。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結果可以應用在許多方面,如可以作為人大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權力機關作出重大立法決策的參考依據;可以判斷哪些金融教育活動或教育項目是今后優先考慮的對象,哪些是可以繼續開展的,哪些則需要調整和取消;可以被用作調整教育對象的依據,即在制定金融教育計劃時考慮到農民、老年人、婦女、小微企業、殘疾人等群體的需求并給予特別照顧。
四、我國金融教育及其有效性評估應采取的對策
(一)加強金融教育立法
目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立法效力層級較低,除了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少數原則性規定以外,大多數都是通過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的形式予以規定,并且缺乏與金融教育相關的專項規定。因此,加強金融教育立法,提高金融教育的強制性迫在眉睫。首先,應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例如頒布施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建立健全相關保護制度和教育機制,使金融消費者保護和教育有法可依,將金融教育制度化、常態化,將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和金融受教育權保護上升到國家強制力保護的層面。在《條例》實施過程中,針對金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逐步將行政法規上升為國家法律,將金融教育寫入法律條文之中,融合教育部門、金融管理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學校和新聞媒體等多方力量,建立綜合性工作機制,同時明確各類金融機構、社會團體的權利義務,增強金融教育工作的規范性。
(二)發揮各級政府在金融教育中的作用
實現金融教育的長遠目標,不能只靠金融部門開展金融教育活動。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要承擔起金融教育的主體責任。一方面,中央政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指定人民銀行或相關部門作為專門的金融教育管理部門,統一領導和協調國家金融教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整合現有的金融教育資源,有計劃、系統性地推進金融教育;另一方面,加大各級政府金融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金融教育經費投入。增加金融教育專項經費,并將其列入各級政府財政年度預算之中,保證金融教育經費在教育經費中占有一定比例。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增加金融教育課程專項支出,探索并建立金融教育經費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同時做好金融教育經費支出的管理和審計工作,確保金融教育經費落實到位,保證金融教育的財政支持。
(三)拓展金融教育范圍,將金融教育納入國民教育計劃
國家應當對不同的目標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金融教育工作,如對未成年人的金融教育,應當從義務教育入手,在學校引入金融教育課程,利用“金融知識進校園”講座等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未成年人對金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同時對教師進行金融知識培訓,進一步提升教師金融知識授課水平。[7]對老年人來說,可以利用社區、養老院的便利條件,開展金融知識教育,重點針對老年人關心的退休儲蓄產品開展金融宣傳。此外,還可以通過人民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加強金融教育工作創新,建立農村金融掃盲志愿者服務隊,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對不同知識程度的人群開展有差別性的金融教育工作。要從提高國民整體金融素質著眼,將金融教育納入國民教育計劃當中。加強中、小學生金融知識教育,從小培養青少年對貨幣、理財知識的認知,將金融課程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同時,注重金融專業高等教育,培養更多的金融專業人才,不斷壯大金融教育的師資隊伍,以此全面提高公眾的金融素養,爭取在10-20年內使我國躋身于國民金融素養高等水平國家行列。
(四)建立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機制
為確保金融教育取得實際效果,亟待探索并建立適合我國金融教育的有效性評估機制。在此方面,既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引進有效的評估方法,也要立足于我國國情,充分考慮到我國經濟發展現狀,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評估活動,同時,加強對評估結果的轉化和應用,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金融教育的有效性,并根據評估結果不斷優化我國金融教育工作。
實施金融教育,是對公眾普及金融知識、促進金融穩定、提升金融市場運行效率的一項重要工作,需要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及其他相關組織統籌規劃,汲取成功經驗,以多種方式開展金融教育活動,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公眾金融素養,建立和諧、穩定、健康、有序的金融消費軟環境。
【參考文獻】
[1]董玉峰,路振家.金融普及教育存在的問題、國際借鑒及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01):84-86.
[2]楊柳.英美金融宣傳教育的經驗及啟示[J].武漢金融,2012,(04):31-32+36.
[3]張韶華.澳大利亞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及其借鑒[J].金融發展研究,2015,(06):45-48.
[4]陳萍.構建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的若干思路——基于美國、英國、日本的經驗[J].金融與經濟,2011,(12):26-29+83.
[5]馬運全.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經驗、框架及借鑒[J].金融教育研究,2017,(05):71-76.
[6]張茂聰,杜文靜.教育政策評估:基本問題與研究反思[J].教育科學研究,2013,(10):19-24.
[7]李霞.構建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體系的路徑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23):9-10.
(責任編輯:高 靜)
The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Its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to China's Financial Education
Chai Wenliang,Wang Wenchao
Abstract:As a preventive measure,financi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and attracts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ttention.Many countries have adopted financial education as a national strategy and established specialized institution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financial literacy of the public.At the same time,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financial educa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financial education is evaluated,and 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of financial education is established.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beneficial practices of foreign financial education,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financial education,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valuation of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its effectiveness in line with China's actual situation,aiming at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hina's financial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and establishing a healthy and orderly financial consumption soft spot. Environment, maintain stabl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Key words:financial knowledge;financial education;effectiveness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