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
2017年4月,五一幼兒園接受了海淀區學前教育綜合督導;2018年3月,幼兒園又接受了學前教育綜合督導回訪。一年來,我們親身經歷了園所的蛻變,深切感受到了積極的外部督查與指引在推動園所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幼兒園抓住督導契機,以問題意識、攻關意識、發展意識為指引,在辦園質量上抓全局、摳細節,借助專家引領實現了全方位進階。
支持性督導滿足園所發展內需
五一幼兒園創建于1951年,辦園67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學前教育的深度發展,以及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需求的不斷加大,再加上受部隊體制的影響,幼兒園的發展面臨很大的挑戰,如師資隊伍流動性大、年輕教師經驗不足等。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需求,我們抓住學前教育督導這一發展契機,將自身迫切的發展需求、強烈的提升意愿與支持性督導緊密結合起來,依托督導室的專業平臺,實現園所的新發展。
支持性督導模式是海淀區學前教育綜合督導的一大特色,它將促進園所發展作為根本目標,充分尊重被督導園所的主體地位,不僅發揮督導監督、評價的作用,更注重體現指導、服務的功能,有效激發出園所強烈的發展內需。
因此,我們激勵全體教職工投身到迎接督導的準備工作中,將督導視為園所發展的良機,也是個人發展和提高的平臺。認真學習《北京市海淀區學前教育督導工作方案及實施細則》,自覺對標《北京市海淀區幼兒園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評價指標體系》(以下簡稱《評價指標體系》),將督導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和常態工作中,以開放的心態、積極的狀態,共同剖析存在的問題,虛心聽取專家意見,從管理、教學、保健三個方面破舊立新,實現園所綜合質量的飛躍。
借助多元督導方式,為園所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督之有據,導之有法。根據園所需求,督導室在督導前、督導中和督導后給予我們不同形式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促進園所健康發展。
1.借助督前指導,解決園所個性問題
督導前,督導室邀請專家為園所把脈會診,找到真問題,發現真矛盾,探索真方法。在專家的引導下,我們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如室內外空間利用不充分,材料取放不方便,食堂干濕區域沒分開等,發現問題后專家現場出主意想辦法,我們則立行立改。此外,針對后勤管理如何更加精細化、區域材料如何既豐富又具挑戰性等管理和教學問題,督導室為我們聯系六一幼兒園、中科院三幼等優秀園所,讓我們學習借鑒其經驗和做法。督導前的專家指導,讓我們找到了園所自身存在的問題,看到了學習的榜樣,為滿足園所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聽取客觀分析,督中確定發展方向
督導過程中,督學們對照《評價指標體系》,對辦園情況進行了全方位了解。在反饋時,專家團隊客觀剖析園所發展現狀,既肯定了園所在60多年辦園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又提出要“繼續發揮部隊排頭兵作用”“在課程建設中利用園所優勢,發掘開展自然課程”等要求。同時,針對園所目前存在的問題,從專業視角給予意見和建議。例如,要進一步完善隊伍發展規劃,增加包括保健醫、后勤、行政等各崗人員的培養目標與內容,使全體教職工都能在各自崗位上得到發展,促進園所可持續發展;針對教師人數多、年齡差異大、原有經驗和個人特長不同的特點,建議開展分層教研,加強有針對性的指導,提高日常教研的有效性。
3.重視結果反饋,督后堅持整改
督導關注的不是短時效應,而是長期成效。根據督導的反饋意見,在督導后的一年里,園所制定整改方案,列臺賬、定措施,抓住關鍵環節,強化兩個意識,落實四項重點,健全三個機制。比如,我們按照督學意見完善了《全園教職工隊伍發展規劃》,開展面向全園的多元化培訓,為每位教職工個性化、專業化的成長搭建平臺。特別是將后勤隊伍的培訓提上議事日程,加強對后勤各崗專業能力的培訓,有計劃地開展技能大賽、園際交流等活動,激發了隊伍活力,有效推動了后勤工作的開展。在今年的回訪中,園所的整改情況得到督學們的一致認可和肯定。
變壓力為動力,推動園所持續健康發展
以往說到督導,我們往往感受到的是迎檢的壓力,然而,海淀區的支持性督導關注園所實際需求,真正從園所的長遠發展出發。園所抓住這一發展契機,將短期的外在壓力轉換為長期發展的內在動力,更新理念,在體制機制、園所管理和干部培養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健全三項機制,從根本上提升質量。一是完善課程管理機制,加強園本課程建設。對課程計劃執行的過程實施監控,處理好課程體系與每日活動的關系,提高對課程的領導力;將幼兒園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納入課程,形成獨具特色的園本課程。二是建立分層教研機制,提高園本教研實效性。根據隊伍結構及特點,將教師分為新手型、成長型、成熟型、特色型四個層次,提供滿足不同專業發展需求的園本研修途徑。三是形成規范評價機制,做實幼兒發展評價。包括:四個“統一”,即統一標準、統一程序、統一內容、統一工具;三個“有效”,即記錄真實有效、數據準確有效、分析客觀有效,發揮教育評價的反饋功能,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規范標準流程,從制度上完善管理。督導讓我們認識到標準和流程對提升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為了固化這些成果,我們再次梳理幼兒園各類制度、各項流程,特別注重細化工作標準,優化工作流程,形成《園務管理手冊》《保教管理手冊》《保健管理手冊》等9本系列管理手冊,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由保健醫和保育員共同策劃錄制《保育工作16項標準操作》微視頻,作為園本培訓教程,規范保育工作。
加強干部培養,從管理上放權賦能。中層管理干部是幼兒園的中堅力量,我們大膽調整管理模式,弱化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打破各管一攤的分割局面,以更加民主開放的方式放權賦能,讓中層管理干部參與更多的決策,享有更多的支配權,激發她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