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佳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研究創客空間的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通過對創客空間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創客空間定義不明確、服務有限等問題,建設能孵化創客人才的創客空間,鋪設交流平臺,將創客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
關鍵詞:創客 創客空間 創客教育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061-02
一、創客的概念和發展
“創客”的英文為“maker”,該詞的原義為“創造者”,現在從廣義層面上來說,通常將它理解為“創客”。而從狹義層面上來講,克里斯·安德森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一文中對“創客”進行了以下定義,“創客指的是一類不以營利為目的,運用創新思維,利用3D打印技術以及各種開源硬件,努力把自己的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百度百科則將創客定義為那些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自己的創意轉變成現實的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015年1月28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一個目標: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同時強調眾創空間需要利用互聯網對創客進行專業性、集成性指導,從而將大學生、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囊括在內,實現創新創業的結合、互聯網線上線下的結合、創客孵化和吸引投資的結合,使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成為經濟發展中新的主力軍。同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到“創客”一詞。他指出,在現代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很多諸如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的業態出現,并有了快速的發展。這種快速成長衍生了創客人才,使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
二、創客空間的發展現狀
創客空間主要指的是人們因為同樣的興趣而進行交流、合作、創造新事物的工作空間、廠房、實驗室等。這種興趣是廣泛的,可以是工程、數字方面的,也可以是電子、科學方面的。迄今為止,全世界已經建立了數千家創客空間(Maker Space),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長。早在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比特與原子研究中心就發起了題為Fab-Lab的創新項目,提倡個人創意、個人設計和個人制造,試圖構建圍繞著用戶為中心的創新制造環境。2009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Educate to Innovate”活動的發言中呼吁,“每個學生都應該成為創造者(creator),而不僅僅成為消費者(consumer)。”隨后,美國白宮開始啟動“創客教育計劃(即Maker Education Initiative)”。2013年,美國巴爾的摩市創建了電子港科技中心(Digital Harbor Tech Center),旨在為巴爾的摩公立學校的學生們提供以個人創意為主的創客空間。目前,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大學、內華達大學、瑪麗華盛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60多所美國高校已經陸續在校園里開設了創客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高校創客空間的建立主要是借鑒并改變早先的Fab-Lab模式,探索在學校內部建立Arduino平臺的可行性,以及將圖書館提供的空間和服務、實驗室安裝的相關軟件和硬件平臺、校園的信息通訊技術和3D打印技術的運用等結合,從而做到在不同學科、專業、領域和興趣之間進行交叉融合,在諸如交通、英語、藝術、電子、建筑等領域進行引導,進而培養出在不同的學科、專業和領域的創客人才,形成類似社交軟件的開發、建筑虛擬模型的構建、物聯網的運用、留學服務站的創建、跨境電商語言工作室的建立等具有互聯網+特征的創客項目。
三、創客空間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創業的時代背景越來越清晰,創業者們也在不斷適應和改變,他們逐漸在加強創業中社會化的合作,很多基于智能硬件、物聯網、互聯網的應用方式都涌現了出來。但是目前,創客空間的建設上存在定義不清晰、服務有限等問題。
(1)少數創客空間建設者對創客空間的作用了解不夠。有一些創客空間店面廣告牌寫著“某某創客空間”,但是門面緊鎖,并不對外營業。還有的創客空間盡管開門營業,但是提供的服務卻類似娛樂服務,被當成喝咖啡、打桌球、上網、健身等活動場所。
(2)創客空間提供的服務有待豐富和擴大。在有些城市,創客空間確實起到了為創客們交流思想提供平臺的作用,為創客提供公共空間,也為公眾提供創客文化展示和體驗的平臺,展示、交流、傳播創客理念,甚至還為有創意的人提供研發、制作原型所需的相關工具設備的空間。但是創客們設計出了產品后,如何申請天使基金,如何宣傳銷售產品是不少創客們后續要考慮的問題。
(3)在創客空間中,大學生作為主體的創客數目并不多,創客主要為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平均年齡大約為25~30歲。
(4)創客空間中,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匱乏。部分創客空間無創新創業教育導師,創客們無法得到專業的指導。對于提供創新創業教育導師的創客中心,這類導師僅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不足,無法給創客們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的有效指導。在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法上,導師們側重理論教學,方法單一,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不強,導致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難以滿足創客們創新創業的愿望和實際需求。
四、應對措施
(1)政府可以加大對創客創業創新的宣傳力度和獎勵力度,真正實現“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集群”的梯級孵化政策支持體系,讓更多優秀的創客選擇留在合肥,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更多的創業渠道,讓更多的中小學生了解創客精神、創客能力,推廣小小創客文化。
(2)創客空間可以擴大和豐富服務領域。創客空間的角色并不是“房東”,而是一個孵化器,其服務的領域在現有的基礎上可以得到擴大和豐富。現在有部分創客空間已經提供專業法務、工商、稅務等支持;為創客對接風投資本并幫助他們進行融資談判;為企業在初創和發展成長等不同階段對接不同的產業政策和獎補政策(房租補貼,科技獎補等);為已經產品化的創新產品或工業產品做開放創新支持,宣傳推廣和銷售渠道的優化;對接創客組織和創客,推動產品和技術的更新迭代。
(3)政府和學校可鼓勵大學生加入創客一族,建立高校和研究所的大學生創客實驗室,創客空間、創客實驗室和高校三者可以建立合作關系,充分利用高校的優勢科研和技術資源,協助創客們解決研發中的各類難題。
(4)創客空間可以采用聘請企業家、風險投資人、創業成功者、職業經理人、知名創業者等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擔任創客空間的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教師,制定導師管理規范,加快建立一個多元化的專家型師資庫,并鼓勵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創客空間掛職鍛煉,給創客們提供全方位的指導。
(5)政府可組織建立創客空間聯盟,開展創客大賽,促進創客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參考文獻:
[1]陳藝,邵洪燕.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5,2(14):74-76+113.
[2]付志勇.面向創客教育的眾創空間與生態建構[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5):18-26.
[3]顧學雍,汪丹華.創客運動與全球化的科技教育[J].現代教育技術,2015(5):12-17.
[4]華國棟.推進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J].教育研究,2007(9):16-21.
[5]胡福文,徐宏海,張超英.基于創客文化的實驗室開放平臺建設研究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7):244-248.
[6]黃本笑,黃芮.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文獻綜述[J].生產力研究,2014(1):140-145.
[7]黃兆信,趙國靖,洪玉管.高校創客教育發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0-44.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