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萍
摘要: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工作凸顯重要,然而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感覺乏味枯燥,沒有學習的積極性,這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仍然是傳統單一,應構建多元化民主型教學方式。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民主;教學
一、樹立“教育—首先是人學”的教育觀念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中,學生感到沉悶、枯燥,重要原因就是教師過分注重傳授知識,以知識的傳授與接受為目的,制定教學計劃,設計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被動的服從者,失去了學習的自由和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是人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心中有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始終圍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開展教學活動,不能把學生當成一個盛裝知識的容器。教師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智慧的火花,讓他們主動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使思想政治課充滿活力,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我們需要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改進我們的教學。本人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采取口頭、書面等形式,廣泛征求學生意見,讓他們就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各抒己見,先后共征得一百多條意見,其中有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如:學生提出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要求課堂形式生動活潑、多樣化;建議開展模擬活動,把班級當成模擬社會、模擬法庭,交流在活動中的想法,運用法律知識當庭辯論等等。我認真采納了學生的意見,并逐步付諸于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師認真聽取學生意見,實際上就是發揚民主教學,這既贏得了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和信任,又培養了學生民主意識和參與精神。
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平等是發揚民主教學的關鍵,也是營造和諧氛圍的前提。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主要靠老師去培養、去建立。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教師決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居高臨下。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盡量多讓學生動腦動口,鼓勵學生“多嘴多舌”,多創造機會讓學生登臺唱主角。人們常說:教師好比演員,要把“戲”演得精彩,學生才愛看,其實真正的演員是學生,而教師只是導演。
師生平等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交往。尊重學生的人格、愛好和特長,尊重學生的意見,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用談心、辯論等形式交換看法,溝通思想,培養感情,增進友誼,使學生感到老師是良師益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氛圍。
三、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一直以來,思想政治課教學在“知識本位”、“教師中心”、“教材中心”為特征的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形成固定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把掌握知識本身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備課的中心任務和教學重點都是按照教材和教學大綱來確定,盡管也提出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但重點仍放在學生能否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上。現在“注入式”、“一言堂”的現象還相當普遍,教師總是力圖把知識講全、講透,不留余地。從平時授課到公開課、評優課、精品課,無不以教師的“教”作為評價的主體。
只關注教師講多少、講的怎么樣,不注重學生學了多少、學的怎么樣,整個課堂成了老師演出的舞臺,其結果是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灌輸。
為了更好的推行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我們還采取了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教學策略。首先,要營造參與環境,吸引學生參與。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形成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形成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際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正視學生差異,對學生充滿信任和理解,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與,并且要設計一些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形式。其次,要激發學生思考,引導積極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在各個環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要設計出形式多樣的課堂導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通過設計各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的展開。同時,還要選擇適合的媒體,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的需要,運用圖片、錄音、投影、視頻等輔助教學手段,使教學更形象直觀。再次,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環節。我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的關注,把道德知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關注,用自己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認識社會的一些現象,并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以借鑒指導自己的行為,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鍛煉,促進知行統一。
總之,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借助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充分的調動起來,參與到課堂中來,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彭興才.關于大德育的幾點思考[J].浙江教學學院教學月刊社,2001 (8).
[2]張善廣.思想政治課堂教育改革初探[J].浙江教育學院教學月刊,200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