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楠
摘要:PBL(基于問題的學習)作為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學習者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的教學方法,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推崇,而在使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學問題的設計和選擇一直是一個較大的難題。本研究旨在通過將教學問題的類型、范疇、目標進行分析,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地設置合適的教學問題,更好地進行PBL教學設計。
關鍵詞:PBL教學;教學問題;設計和選擇
一、問題類型
教師在使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就在于問題的設計,而要選擇一個最為合適的教學問題,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問題的類型。只有問題的類型得到確定以后,教師才能夠明確該問題的基本指向,從而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較為合適的教學問題。
美國學者Jonassen根據問題的結構和組成部分,將問題類型劃分為良構問題、和劣構問題[1]。良構問題的結構都較為明確,一般都將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條件包括在內,于學生而言,難度也一般較低,屬于學生能夠使用所學知識就能解決的問題。劣構問題是學生需要自己挖掘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且一般都沒有較為明確的答案。而后,Rob Foshay又提出了適構問題[2],其難度處于良構和劣構之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解決該問題,但是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
根據與學習者知識儲備的關系劃分,可將問題類型劃分為老問題、新問題、疑難題和發現問題[3]。這四種類型的問題是依據學習者解決問題的難易程度逐級劃分的。老問題產生于學習者已經掌握的知識之中,新問題則是產生于學習者即將學習的新的學習內容之中,而疑難問題則是新問題中難度較大的一部分,發現問題則是關于學習者學習方法和策略方面的問題,是學習者自身在學習過程中自行發現的、與方法論相關的問題。該四種類型的層次由淺及深,逐層遞進。
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根據問題與課程內容的相關性程度劃分,將問題類型劃分為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和內容問題三種類型[4]。基本問題是衍生于單元問題和內容問題之中的,它比另外兩者具有更高的抽象度。而單元問題則是圍繞課程內容展開的,但是需要學習者結合自身經驗去思考才能解決該類問題。內容問題則是完全依托于課程內容,該類型問題較為具體,其答案可由學生在課程內容中自行尋找。
本文從問題答案的標準性出發,將問題類型劃分為主觀性問題與客觀性問題。客觀性問題無論是難度較大還是較小,它都具有標準答案,是學習者能夠通過協商而得出統一結果的,而主觀性問題則無標準答案,與學習者自身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不同學習背景或者教育背景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答案。
通過對問題的類型進行劃分,可以使教師進一步明確問題設計的方向,從而采取不同的授課模式,更好地預設教學實施的過程,從而幫助教師進行PBL的教學設計。
二、問題范疇
教師在使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時,往往會采用多個教學問題,而不同類型的問題提出的順序,以及問題間的組織方式是如何的,哪一種類型的問題歸屬于什么范疇,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根據與學習主題的相關性程度進行分類,可將問題范疇劃分為主題問題和分支問題。通過對PBL教學案例的觀察,我們發現,教師在使用PBL教學法實施教學時,通常會設置多個教學問題,而有些教學問題是在一些問題得到解決以后才能產生答案,也就是說,真正隱含學習目標最多的那個問題往往是要經過多層鋪墊以后才能提出,因此,我們將涵蓋多方面教學目標,對學習者的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要求最高的問題稱為主題問題。而分支問題就是為了主題問題而服務所提出的,通常分支問題都隸屬于客觀性問題,他們都有標準答案,且各個分支問題間的組織方式都是呈遞進關系,他們共同為主題問題的解決奠定基礎。同時,分支問題與課程內容聯系最為緊密,他們依附課程內容之上,是不加任何加工的,與學習者實際生活的相關性程度也較低,學習者只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學習和了解就可以解決該類問題。
主題問題則是包含了許多高層次的學習目標,是學習者需要結合生活實際以及自身的學習經驗才能解決的,主題問題的難度不等,有些主題問題的難度要高于分支問題,而有些則是要低于分支問題。分支問題圍繞主題問題產生,因此,這兩種范疇的問題的組織方式也是線性的,教師需要將隸屬于分支的問題列出,根據分支問題的列表情況,提出隸屬于主題的問題。
三、問題目標
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還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就是設置該問題的教學目標,即思考設置某一個問題是為了提高學生哪一個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進行教學問題的設計時,問題目標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按照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法,將認知目標分為: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因此,設置教學問題的目標也可按照這六種層次進行劃分,即識記性問題、理解性問題、應用性問題、分析性問題、綜合性問題以及評價性問題。該類型的分類方法是從認知目標領域出發的,而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僅要考慮認知領域的目標,同時,也應該考慮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等領域的教學目標[5]。
設置問題時最先考慮的應該是問題目標的屬性,即該問題指向的是知識與技能領域、過程與方法領域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領域。同一個問題可能指向多個領域,也可能僅僅指向一個領域。確定問題目標屬性之后,就要根據不同的目標屬性選擇問題目標所對應的目標層次,這也是問題設置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只有確定了問題目標層次,才能更好地選擇合適的問題類型,從而更加合理地設置教學問題。
無論是教學問題的類型、教學問題所歸屬的范疇還是教學問題所指向的教學目標層次,都是設計和選擇教學問題時必須要考慮在內的因素。確定了教學問題的目標指向,明確了目標層次,就能確定應該選擇什么類型的問題,而在確定了問題類型以后,就要開始問題的組織了,這時,就必須明確問題所屬范疇。這三者因素在進行PBL教學問題設計時是缺一不可的。
參考文獻:
[1][美]David H.Jonassen著,鐘志賢,謝榕琴編譯.基于良構和劣構問題求解的教學設計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3 (10).
[2]Rob Foshay&Jamie; Kirkley.Principles for Teaching Problem Solving[DB/OL].http:Ilwww.plato com/downloads/papers/paper_04.pdf.
[3]胡小勇.問題化教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5.
[4][美]Grant Wiggins&Jay; McTighe著么加利譯.理解力培養與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45-51.
[5]黃梅,宋乃慶.基于三維目標的教學目標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9 (5):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