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榮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了“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要落實好“崇尚師德,立德樹人”這一任務,必須深刻理解“師德”的內涵與意義,分析師德建設現實問題并探索相應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高等教育;師德建設;立德樹人
一、“師德”的歷史內涵與現實意義
“師德”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和內涵,《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指出:“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奔粗摹叭恍唷敝f。“立德、立功、立言”中將“立德”置于“三不朽”的首要位置,足以見得古人對“立德”之重要性的認識[1]。
“立德樹人”是促進高校教師全面發展和建設高素質化隊伍的基本要求。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關鍵在教師。髙校教師的師德水平尤其重要,其關系著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和學校育人目標的實現。
“立德樹人”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和實現高校育人目標的迫切需要。近年來,高等教育體制在不斷深化改革,各省市地區的教育規劃不斷出臺,提高教師師德水平成為了各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立德樹人”是優化師生關系和推進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關鍵環節。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是要培養和諧的理念,這對高校教師師德工作不僅提出了挑戰而且提供了契機。
“立德樹人”是凈化教育行業風氣和實現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保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衡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敗的重要指標之一。
二、“師德”建設問題分析
(一)重個人,輕集體
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個人發展,努力實現個人價值,不關心團隊建設與課題建設,對事關學?;蛘呓虒W團隊的重大問題沒有足夠重視。有的對集體不關心,對教學以外的工作不重視。對教師職業產生了消極看法,造成自覺性和社會責任感降低。
(二)重教書,輕育人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把日常教學工作中與育人結合起來,只教書不育人,只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忽視了學生人格培養,不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重業務,輕思想
無論是從教學考核還是職稱評定制度上考慮,學術業務和項目業績都是影響教師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過度注重業績的考核,促使部分教師輕視了思想上的進步和學習。對政治學習不重視,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思想松懈,致使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導向上有失偏頗,只為晉升職稱而奮斗。
(四)重形式,輕創新
俗話說:“德為師之本。”只有高校教師“授業為師,秉德垂范”,才能培育出社會所迫切期盼的優秀人才,才能早日實現廣大人民所編織的“中國夢”。當前高校教師師德工作的確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的環節和問題,為了防止這些問題擴散到整個社會層面,此刻我們必須努力尋求探索解決運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
三、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路徑探索
(一)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強化師德的核心內容。
原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認為: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熱愛學生,必須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知識只是其中的一項學習內容,教師更應該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同情學生的痛苦與不幸,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2]。
1、愛學生就要嚴格要求學生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敖滩粐溃瑤熤琛?。嚴是有標準的嚴,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嚴,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嚴,是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
2、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
3、愛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讓學生的閃光點真正閃光,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激起學習的斗志。
(二)尊重家長,理解學生,是師德修養的重要體現。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教師,他們在學生成長中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與家庭是兩個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并朝著一個方向行動。在創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對對立的立場是極其重要的?!弊鹬丶议L,引導家長了解、參與、監督學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家長的監督教育作用,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3]。
由于數千年來“師道尊嚴”的傳統,使得不管怎樣,學生對老師的尊重總還是顯得更自然一些,反過來老師對學生的理解與尊重卻總是稍有缺乏。所以所謂的師德建設,很需要強調教師要本著一顆寬容的心、做到對學生理解和尊重。
(三)樂教勤業,獻身教育,是師德規范的最高境界。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比祟惿鐣奈拿鬟M步離不開教育工作。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教師從執教之日起,就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打造扎實的理論功底,善于把握和分析社會的熱點和焦點,用正確觀點和方法分析現實中的具體問題。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認真備課上課細心批改作業,把握教學的各個環節,全面履行崗位職責。
結語:
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研討,積極應對師德出現的各種問題、探索正確的師德建設路徑,對于建設一支政治強、素質高、業務精的高校教師隊伍、提高社會整體道德水平具有重要實踐意義。也希望更多的老師可以將師德內化為教師個人的認識、情感,外化為教師自覺的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致力于實現社會的現代化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而不斷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劉宏芳.淺論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實踐路徑,德育與學生工作,1008-2549 (2018)06-0064-02
[2]方曉珍.高?!傲⒌聵淙恕钡睦碚撝笇c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 (6):95
[3]班華.現代德育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