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軍
摘要:創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與我們教師喊一千次“大家集中精神聽課”相比,其教學效果要好很多。但是對于如何有效結合小學數學學科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還需要我們做進一步地交流和探討,以下本文從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入手,對如何實施恰當教學情境創設提出粗淺意見和建議,希望可以對各位同仁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科;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的核心是有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對外在的教學環境進行合理、科學創設,使學生在興趣的有效驅動下,自主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這是進行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但是具體到每一位教師身上該如何操作,還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方式和興趣等科學分析。
一、創設有效生活情境,構建數學學習的橋梁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曾提出:要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興趣,打破僵化、單一、機械式教學氛圍,讓數學課堂展示出其多彩豐富的一面。數學本身就是一門來源于生活,也應當應用于生活實踐的學科,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已經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和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所有綜合來看,將數學學科中的知識與生活進行關聯,進行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架設數學學習和認知橋梁的重要途徑之一。
比如,在教學數學“統計”的相關知識時,我們就可以結合生活中每個班級對人數的統計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如規定一個生活中的“外出旅游”情境,然后隨機指定一名小學生,布置下統計任務:(1)本班的總體人數;(2)報名去山東游玩的人數(3)報名去桂林游玩的人數(4)不想去外出游玩的人數。如此,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統計能力,還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圖、表繪制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等等。從而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下,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制造課堂教學懸念,引學生進入問題情境
綜觀歷史上的各項偉大發明,無一不是從一個小小的現象開始,因為對一個現象產生了“為什么?”探究欲望,所以,便看到了我們今天便利的生活方式。此外,我國古代教育思想中早就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認為學習的過程應當和思考的過程一同進行才能發揮出真正的教學效果。基于此,筆者認為,我們數學教師可以積極結合問題、懸念的創設,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引導,帶領他們做一場數學思維的“體操”。
比如,在教學小學數學“分數”的知識時,首先我們可以拋出幾個問題:“什么是分數?分數具有哪些性質?如何做到等分?分數如何表示?”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自主探索積極性,讓他們先到教材中尋找答案,其次,在依舊不能理解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進行交流、溝通,共同克服學習中的疑難,共同進步。而學生在這種問題教學情境中,依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將會走得更遠。
三、結合多彩媒體情境,突破數學教學的“枷鎖”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多媒體作為一種具有多方教學優勢的教學手段,如果不能得到教師的合理利用,那么則可以說是對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也將會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流于形式。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在于,可以將豐富的文字、多彩的圖片以及生動的音頻等元素有機融合在一起,帶給小學生充分的視覺和聽覺學習體驗,另外,通過連接互聯網,下載豐富的教學資源,更可以拓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視野,有效打破僵化的數學“教條主義”,突破數學教學的視野“枷鎖”。
比如,在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方式,創設直觀、生動、三維教學情境,讓學生從主視、俯視、左視等角度看到立方體的不同效果,進而便于在大腦中生成立體思維模式,思考和解決有效立體幾何表面積和體積的問題,大大提升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多媒體教學情境的創設,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對小學數學教師的一種考驗,可以幫助構建專業化的數學師資力量,更有效推動了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改革進程。
綜上所述,教師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者。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自然還是需要數學教師來進行引導,對此,筆者認為,我們數學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自身課堂所扮演的角色,一改傳統應試教育思想,通過實施情境教學,激發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這樣他們才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展翅于數學的藍天,才能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中走得更遠。這是教師教學的智慧,也是素質教育中積極的倡導,推動課程改革我們還須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奕樺,付倩蘭.教學方法對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影響的實證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7,26 (04).
[2]曹培英.展示新探索 交流新進展——華東六省一市第十七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觀摩研討活動綜述[J].小學數學教育,2016 (Z3).
[3]王林,郭慶松.聚焦核心素養 優化課堂教學——華東六省一市第十八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述評[J].小學數學教育,2017 (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