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榮
[摘 要]經濟處于下行周期以來,貴州省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嚴重的問題,不少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紛紛倒閉,融資難問題已經十分普遍,是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筆者結合多年的銀行信貸從業經驗,從貴州省中小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入手,詳細分析了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幫助中小企業找到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難;貴州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2.009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22-00-02
0 引 言
近年來,民營經濟為貴州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民營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惠及民生的重要力量。據《中國中小企業貴州網》統計:2017年,貴州省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7 201.68億元,同比增長13.2%,占全省GDP的53.2%,占全省經濟增長的69.2%,拉動全省GDP增長7.1個百分點(2017年貴州省GDP增速10.2%—《中國經濟網》)。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約有6 400戶,約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數的98.3%,增加值約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73.4%。
中小企業為主導的民營經濟已成為貴州省經濟增長的支柱,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既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又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問題,因此中小企業的發展存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經濟處于下行周期以來,各行各業中小企業的發展均受到影響,其中鋼材、水泥、輪胎等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許多中小企業紛紛倒閉,不少企業在生死邊緣掙扎。究其原因,貴州省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嚴重問題是資金鏈斷裂、融資難。
1 貴州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1.1 內部原因
從留存收益融資來看,貴州省中小企業大多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型企業或處于二三級的貿易批發或零售類企業。該類企業經營粗放,利潤水平不高,扣除各項成本費用開支,所剩利潤較少,尤其不少中小企業賬目混亂,企業主多以記“流水賬”或“荷包賬”的方式進行日常收支管理,一些不識字的企業主只能以符號或劃正號的方式代替記賬。同時,大部分中小企業主常常是企業賬目與家庭賬目不分,將家庭開支全部列入企業,導致企業的利潤損耗,內部積累能力不足,僅剩的留存收益無法滿足企業發展壯大的需要。因此,中小企業要通過留存收益來解決發展問題,提高市場競爭力,這是比較困難的。
從資產管理融資來看,貴州省大多數中小企業的不動產較少,甚至沒有不動產,而應收賬款和存貨較多,但大部分應收賬款、存貨又缺乏合同、發票等資產憑證作為支撐,因此即使中小企業試圖盤活資產,節省資金在資產中的占用,但大多因中小企業的資產存在確權瑕疵而無法進行抵押、質押貸款,無法對中小企業的資產進行科學管理。
從票據貼現融資來看,貴州省中小企業由于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其開出的商業承兌匯票幾乎沒有金融機構或大企業愿意貼現,而市場上中小企業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多是地方性金融機構或小規模的金融機構開立的票據。由于中小金融機構受到自身信貸規模的限制,無法滿足中小企業貼現融資的需求,大型機構考慮到中小金融機構的到期承付能力弱,也不愿為中小企業貼現融資。因此,中小企業的票據貼現融資陷入困境。
從商業信用融資來看,貴州省中小企業的上游核心企業處于主導地位,一般會要求中小企業預付貨款或以現款現貨方式購貨,很少會為中小企業鋪貨墊款,中小企業的應付賬款較少。貴州省中小企業的下游企業也多為更小規模的中小企業,其也無法支付更多的預付賬款,無法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1.2 外部原因
從債權融資來看,貴州省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受到自身條件及監管條件的限制,無法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中小企業在急需資金周轉時往往會利用民間借貸,但民間借貸成本費用較高,不少企業主卷入高利貸風波,慘遭暴力清收的迫害,民間借貸也非長久之計。而在金融租賃方面,貴州省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難以吸引租賃公司或金融機構采用該方式為其融資。
從股權融資來看,貴州省中小企業也會受到自身條件及監管條件的限制,無法通過進入股市進行融資。在增資擴股方面,由于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健全,其股份為非標準化的產品,難以估計價值,很難像上市企業那樣在公開市場交易,吸引投資者的資金;在風險投資融資方面,風投資金一般會進入高新技術、發展前景可觀、項目收益高的企業,而中小企業往往不在風投的考慮范圍內。
從典當融資來看,典當融資的門檻低于銀行融資,對企業的信用水平及貸款用途的限制較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急需的短期資金周轉。但典當融資的成本頗高,除每月支付利息外,中小企業還要向典當行支付高昂的綜合費用,如保管費、保險費、典當交易成本等,且如果企業不能按期贖當、交付利息和支付相關費用,典當行就會將當物拍賣來避免損失。有些典當行乘企業之危,將當物以較低的價格拍賣,嚴重損害中小企業的利益。
從網絡融資來看,近年來興起的一些互聯網融資平臺雖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但由于缺乏監管,這些平臺盲目追求高回報,較高的成本讓中小企業無法承受,一旦資金鏈斷裂形成違約,其暴力清收的手段是十分可怕的,一些中小企業主由于無法承受而選擇跳樓或跑路。因此“網貸”這類新興的互聯網融資模式也無法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流模式。
2 解決貴州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2.1 內部對策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業通過內部渠道的留存收益、資產管理、票據貼現、商業信用等方面的融資均受到阻礙,無法滿足中小企業日常經營及擴大再生產的需要。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中小企業必須加大自身改革力度,徹底改變目前粗放的經營管理模式。
在經營思路方面,中小企業要反思現有的經營模式及主營業務是否仍具有發展前景,目前遇到的問題是否為行業的系統性問題,自身所處行業是否處于成熟期或衰退期。若中小企業的經營模式落后,所處行業又為國家限制或禁止的行業,且整個行業周期處于成熟期或衰退期,則在借助現有資源和渠道的前提下,應盡早尋求替代性業務或積極探索企業的轉型發展。在企業提出融資需求時,才不會被貼上“兩高一剩”“夕陽產業”“淘汰產能”的標簽,才不會被金融機構拒之門外。
在經營管理方面,中小企業要多學習,借鑒一些優秀企業的做法,將日常經營規范化、流程化。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學習,多參加經營管理方面的實操培訓,再根據企業實際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化經營、流程化運作。此舉也能更好地避免口頭交易,以及無合同、無發票的購銷活動等經營行為,以便企業融資時能對外提供清晰的數據和規范的票證,為自己創造更有利的融資條件。同時,規范的合同和發票還有利于企業盤活存貨、應收賬款等資產,將其抵押或質押給銀行進行融資,最大限度地減少資金在資產上的占用。
在財務管理方面,中小企業應增強規范管理的意識,設立專門的財務部門,聘請專職的會計人員處理企業賬務,最好能通過財務軟件的方式清晰記錄各項經濟業務的發生及產生的結果。同時,中小企業應建立健全各項業務的紙質賬簿管理、票證管理以及實物管理,將中小企業主的家庭開支與企業賬目分開,計算出企業真實的利潤水平,讓金融機構更好地識別和判斷中小企業的實力,有針對性地提供融資服務。
在票據貼現方面,中小企業應選擇一家金融機構作為主辦行,將絕大部分經營資金在該行結算往來,讓金融機構了解自己的經營情況,與金融機構建立良好的往來關系,為申請票據貼現做好準備。同時,中小企業應多與上游供應商洽談,聯合其開立票據的金融機構,爭取供應商接受票據背書,為企業贏得資金支持。
在商業信用方面,中小企業應積極拓展市場,發展業務,完成上游供應商下達的考核任務,爭取上游供應商的先貨后款政策,提高上游供應商的商業信用支持力度。同時,通過商業折扣、銷售提成等方式,中小企業要鼓勵下游經銷商或分銷商通過預付貨款或不拖欠貨款的方式盡早付款,減少資金在應收賬款上的占用,加快資金的回籠速度。
2.2 外部對策
貴州省中小企業通過上述規范的經營管理不斷提高自身的實力和信用水平,雖然無法在短期內通過發行企業債、公開上市的方式募集資金,但也能獲得不少金融機構的青睞,尤其是地方性金融機構,而不至于使用民間借貸、典當或網貸的方式,使自己債臺高筑。
中小企業在規范自身管理、練好內功的同時,還要集中優勢資源到某一家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金融機構,力爭金融機構可以為其提供融資綠色通道。從近年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來看,中小企業居高不下的違約率導致金融機構惜貸或抽貸,但隨著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時代的到來,金融機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金融機構也在尋找新的業務突破口。也就是說,對于管理規范、經營狀況良好的中小企業也是眾多金融機構爭搶的對象。
中小企業應積極與金融機構溝通對接,從自身角度剖析,主動向金融機構提出向中小企業融資的風險控制新招,促使金融機構開發新的信貸產品支持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的風險可控了,自然就愿意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也會隨之降低。
中小企業應將自己規范化的經營模式及經營業績及時匯報給上游大企業,努力爭取上游大企業的幫助,除商業信用政策支持外,還要爭取上游大企業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擔保。借助上游大企業的信用水平和整體實力,金融機構更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中小企業還應積極爭取國家的政策支持,雖然貴州省獲得財政貼息或政府幫扶資金的中小企業占比還較小,但大部分原因是中小企業沒有規范管理,不能提供財政貼息需要的申報材料,無法通過財政審批所致。因此,中小企業應從自身抓規范管理和經營做起,力爭獲得金融機構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從而更好地解決自身的融資難題。
主要參考文獻
[1]蔣薇.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可獲性[D].蘇州:蘇州大學,2008.
[2]黃雙全.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J].商業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