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麗
[摘 要]高職院校管理效能改革關乎高職院校今后的發展方向,是高校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職院校教學的核心,從某種意義上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影響高職院校課程管理效能的因素,主要有高職院校自身、領導能力、服務能力、師資團隊、教學環境、基礎設施、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工作模式和道德修養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影響高職院校管理效能的因素。
[關鍵詞]高職院校;管理;效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2.082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22-0-02
深入分析高職院校的管理效能,可以完善高校的教育活動與管理策略,積極發揮課程與管理的作用。評價管理制度好與壞的依據在于學生與教師的表現、學生的學習效果等方面。高職院校管理改革的依據在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完善管理策略時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現狀,進而制訂有效的策略,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的管理效能。
1 高職院校管理中績效評估的目標與作用
1.1 高職院校管理效能中績效評估的目標
相關的技術與管理是高職院校管理效能中績效評估的目標。其中,技術目標的重點在于研究工具,精確地檢驗每個人的績效,以此發現每個人身上的弱項與強項。而管理的目標要求各部門結合自身的特征制訂具有針對性、操作能力較強的管理措施,對管理者進行有效管理與考察。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自身考核的結果來達到以下要求:第一,強化管理層;第二,激發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改善績效;第三,合理分配工作;第四,給予公平競爭的機會;第五,制定獎罰秩序;第六,對人事部門人員與工作內容進行深入研究。
1.2 高職院校管理效能中的績效評估
檢測高職院校管理部門工作的標準性,要從質的角度擬定標準管理策略,選擇有效的標準并創建相應的檢測模式。將高職院校整體管理部門的工作置于行政管理工作中,檢測管理部門是否正確履行相關職責,是否遵循了法律制定的原則,是否符合廣大群眾的利益,是否將全部的經歷放置在工作中,是否承擔相關的職責,是否按照黨規定的教育路線前進,是否及時有效地解決出現的困難,是否使用可行的方式、渠道做出最有效的工作任務;管理部門在處理高校長遠利益、眼前利益、學生與教師的利益時是否將團體的利益放在首位,管理部門是否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將整個工作內容放置在行政與民主檢測下,是否充分發揮相關資源的作用,將人才放置在相關崗位上,發揮人才的作用。
檢測高職院校管理部門工作的標準性,要從量的角度擬定標準管理策略,首先要考察管理部門人力、物力資源的消耗程度。在具體運用上述方法時,質和量兩方面都應依據管理主體的特點進行綜合考察。忽視質量方面的考評,容易造成管理部門和個人為追求工作的數額而不顧公眾道德、學校形象和社會效益,甚至喪失正確的政治方向并以權謀私。忽視數量方面的考評,容易造成管理部門機構臃腫、僧多粥少、職責不明、人浮于事、公文旅行,甚至官僚主義嚴重且勞民傷財。另外,要注意效率標準的正確導向,發揮其定向指引和教育激勵的作用,要特別注意效率標準的相對量化和可比性,將定性描述與定量分析、精確量化與模糊量化分析結合起來,以此來保證效率測定的可行性。
2 高職院校管理效能的影響因素
2.1 內部因素
影響高職院校管理效能的內部因素有高職院校自身、領導能力、對學校教育的認識、服務能力、師資團隊、教學環境、條件、課程的設置、教學模式、高職院校的特色、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自身素養、就業狀況和招生數量,等等。管理人員的自身素養、觀念、思想、知識儲備情況、技術水平和工作模式等因素會直接影響高職院校管理的效能。
高職院校的主要權力在主辦方手中。學生與教師選擇高職院校時會選擇有雄厚資源的院校,如企業開設的高職院校就會很受學生與教師的歡迎。高職院校管理部門組織的結構、分工情況、舉辦的活動等模式都會影響高職院校的管理效能。此外,管理部門是否使用最恰當的模式完成自己的任務,管理環節是否流暢,法律法規是否有明確的規定與協調能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職院校的管理效能。
社會服務能力是評價一所學校好壞的重要標志,社會服務水平的高低可以體現師資的整體水平,也能反映教師水平的高低。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改善各個環節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無論是學生的學習狀況,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管理策略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大部分畢業生都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高職院校的發展必須要有好的生源做保障,是高校發展的關鍵,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在學校的相關評估中,學生因素占整體的60%,因此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是高職院校開展活動的核心。從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教育的成效,也是高校不可回避的話題,學生選擇學校時主要是看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環境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物質與時間。物質主要指辦公室的創建與空間的設計、辦公面積的大小、物品的擺放位置、屋內的光線、屋內空氣的流通性、空氣的新鮮性、屋內溫度、墻板的隔音效果和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時間主要指工作使用的時間、規定的休息時間、連續工作的時間等。以上環境因素對高職院校管理效能的影響程度是無法估量的。
2.2 外部因素
影響高職院校管理效能的外部因素有政府補貼、教育法規、政府管理制度、社會經濟、民眾的經濟生活和社會觀念等。①政府補貼。在經濟發展較快的背景下,雖然國家已經廢除了統一撥款的制度、統一統收制度,對高職院校的管理從國家管制改成了地方性管理,對發展比較落后的高職院校來講,政府補貼還會影響高職院校的發展。②教育法規。從教育規則來看,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在改善的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以前,高職院校的資金全部由國家提供,而現在的資金來源由國家、社會、個人、集體共同分擔高職院校所使用的資金。③社會經濟。教育的發展進程會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而變化,教育要想有好的發展前景,就必須要有雄厚的人力與物力作為發展的基礎條件,這些也是評價高職院校好壞的硬件條件。
3 提高高職院校管理效能的有效措施
要想真正提高高職院校的管理效能,還要從多個方面提高管理部門的服務能力。
3.1 提高管理部門的服務意識與能力
高職院校要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包含個人制度、崗位分配制度、整體管理制度等,確保高校管理效能能夠在制度上得到保障。在改善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必須要與檢查條例、考核條例、獎罰制度相互配合,并要嚴格執行相關制度,使專業人才分配到最適合的崗位,為高校的未來發展做出貢獻。
在改善制度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還要精簡制度,轉變教學模式,減少工作流程,使工作簡潔化,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高校院校還要設置合理的收費管理制度,如需使用經費,必須要在保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公開經費,不斷提升高校工作人員的自律能力,方便高校進行監督,保證高職院校管理效能的質量。
3.2 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性素養
在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時,高職院校要嚴格管理教師錄用環節,嚴格調查教師的教學情況、年齡、自身素養和專業能力等,并且要對高校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努力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技能,使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能在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價值。同時,高職院校要不斷改善管理部門的工作作風,使管理部門的人員能夠全心全意地為領導、學生、教師提供專業性的服務,為高校樹立良好的形象。
3.3 實施績效考評模式
要想真正提升高職院校的管理效能,首先要找出影響管理效能的因素,再根據問題實施績效考評模式。高職院校應建立管理投訴中心,對投訴的相關信息進行核實,如有違紀者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從而能夠良好地監督領導、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的作風。同時,高職院校應實施績效考評模式,將績效考試模式納入年度考核,并實施效能獎罰制度,如有違反規定者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懲罰,給予警告,并追究相關責任。
4 結 語
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壯大,不良因素已成為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如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很有可能會影響到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找到問題所在,并根據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從而才能促進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陶佳琦.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12).
[2]張林.“企業課程學習”項目質量管理影響因素分析——以XY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經貿實踐,2018(4).
[3]孟志剛.高職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7.
[4]陳小容.基于目標設定的高職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重慶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調研[J].職業技術教育,2016(8).
[5]池云霞,梁艷清.關于高職院校課程效能影響因素的探討[J].職教論壇,2010(9).
[6]王亞鵬,張云.高職院校效能論——示范院校建設的改進戰略[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7]王亞南,王振洪.高職院校教師管理文化與組織承諾、組織效能的相關研究——基于全國12所高職院校的實證分析[J].職教通訊,2016(7).
[8]翁興旺,陳獻輝,盛于蘭.高職院校分級管理效能提升及其實現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9).
[9]陳小容.基于目標設定的高職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重慶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調研[J].職業技術教育,2016(8).
[10]石慶賀.新形勢下提升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效能的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