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所覆蓋的地理范圍較廣,很多城市的邊緣地區都具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和模式,發展方向與領域也存在著顯著地不同,所以,要想實現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合理制定空間發展戰略,本著協調發展的目標,從具體的問題開展工作。本文介紹了城市邊緣地區的概念、發展特點,討論了城市邊緣地區的發展的影響因素以及發展策略,對于今后城市邊緣地區的發展具有積極地借鑒意義。
關鍵詞:城市;邊緣地區;空間發展
一、城市邊緣地區空間發展概述
城市發展的空間就是借助于社會、經濟、資源以及人口等幾個方面的協作,使地區的空間不斷拓展。城市空間發展一方面包括物質的發展,另一方面還包括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口以及資源的擴展等。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同地區的發展速度出現了顯著地差異。一些地區存在著發展滯后現象,這些地區大部分都是城市邊緣地區。在城市邊緣地區,由于距離城市中心較遠,同時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發展滯后,如何在這樣的條件下使其與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相協調,實現健康由于的發展極為關鍵。
二、城市邊緣地區空間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1.協調性差
我國在建國的初期改革后,出現了城鄉二元經濟,這也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后來,我國政府將城市和農村分開對待,在不同的地區采取與之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及用工制度、保障制度。結合地理上存在的差異,實行不同的管理辦法。這就導致城市和農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以后,存在著顯著地不同。政府也必須要正確面對城市與農村之間存在的較大差異。
城市的地理位置在其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結合城市的發展歷史以及功能布局,其發展速度遠遠大于農村。但是,由于我國的地理以及區位因素,城市大部分都在工業化的道路上發展,農村大部分都在農業化的道路上發展。城市和農村不能夠相互之間緊密聯系。城市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農民來城市務工,由于城市的生活條件更好,導致農民都喜歡融入到城市生活當中。城市更加發展,與農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2.缺乏特色
城市的發展大多都是依賴于重工業來實現的,在我國建國初期,為了實現不同地區城市發展速度的合理協調,國家將重工業計劃分配到不同的城市中,所以城市的發展結構基本相同或者極為相近,并不具有自身的特色。
3.協同效應差
在計劃經濟的影響下,很多城市的發展都將一個時間范圍內的基礎建設作為工作的重點,所以,城市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短期化問題。
4.缺乏產業支撐
城市的建設并不是單獨進行的,是和國家的發展同步開展的,所以,要正確認識城市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城市建設。分析世界上先進國家的城市發展歷史,發現基本上都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所進行的短期化建設。
三、促進城市邊緣地區空間發展的措施
1.發展邊緣區旅游產業空間布局
發展城市邊緣區域的旅游行業,可以極大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提升該地區的整體水平。旅游行業的發展要與當地的實際發展狀況、環境結合起來,綜合自然和社會等不同的方面,要明確該地區的哪些要素與旅游行業具有相關關系,然后,再結合這些關系提出可行性的發展方案。做好細節的分析和策劃,以便于更好的促進區域發展。同時,將旅游產業和其他的產業很好的結合起來,以便于更好的促進邊緣城市的經濟發展。
2.發展區域工業園區空間布局
(1)推進與主城空間結構的融合
在做好城市工業建設的同時,一方面合理規劃區域的功能布局,另一方面不斷進行空間拓展。借助于開發城市的中心區域來規劃更好的規劃工業區域。城市邊緣地區也可以獨立的發展。無論采用哪一種發展方式,都必須做好區域的整體規劃。在開展區域建設時,首先要做好功能定位以及區域定位,使其具有極強的獨立性,進而促進區域更好的發展。
(2)加強物質空間建設
首先,做好招商引資,這是開展工業園區建設的初始階段,然后再做好廠房的修建,完成配套設備的建設。依照從低向高、從下到上、有簡到繁的順序開展建設工作。做好空間布局的合理規劃,抓好制造業的建設,同時,嚴格交通、生產以及物流行業的管理,明確建設主體。進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建設環境。在完成建設以后,做好生產環境的建設,為生產的順利開展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使工業園區的競爭力顯著提升。在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的建設中,要重點關注產業的特點,做好專門的研發工作,加強部門以及人員之間的協調和配合。對于環境的建設也需要滿足特殊的要求,必須緊緊的與工業的主題相一致。
(3)構建邊緣區網絡空間
在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不同區域城市的經濟建設也全面推進。構成了世界經濟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城市邊緣地區的經濟發展,要首先明確區域經濟的特點,進而全面的建設經濟網絡。促進工業區域與城市中心區域的相互聯系,進而實現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網來。最終,使城市邊緣地區的經濟建設成為城市建設的基本前提和保證。
3.營造生態空間
在社會經濟進步的同時,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愈加關注環境、經濟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并將其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程度的標準之一。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人們必須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關注人與自然是否可以和諧發展,人與人是否可以和諧發展。只有在生態資源得以保護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去談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在保護生態資源的同時,要更加關注環境。在城市邊緣地區的建設中,最大限度的追求可持續發展,做好生態建設和文化空間建設,促進自然、經濟與人的和諧發展。
4.堅持可持續發展
(1)構建規劃體系
做好城市邊緣地區的土地管理、發展管理以及經濟管理。使土地資源滿足城鄉規劃的整體要求,進而制定其發展目標。促進城市本身的發展。城市邊緣地區的發展,不能僅僅借助于執行規劃,必須要合理布局,將土地、經濟與規劃方案結合起來進行管理。
(2)實現協調互動
城市邊緣地區作為一個獨立的地區,仍然與中心城市具有緊密的聯系。必須在發展中做好二者的協調,實現合理的統籌。借助于中心城市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借助于工業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不斷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邊緣拓展,使人們生活質量有所改善。
(3)明確行政管理機構職責
城市邊緣地區的行政機關要嚴格履行自身的責任,依照國家的相關法律開展建設和改革。關注在城市邊緣地區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同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最終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實現管理水平和建設水平的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的改革速度不斷加快,城市邊緣地區得到了極大地發展,在這一地區的逆城市化過程中,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矛盾愈加激烈,受到了普遍的關注。城市邊緣地區的發展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合理的解決這一問題。對于這一問題,必須要結合地區的實際狀況,采取適當的發展策略,以促進地區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軍.法國城市公共空間的新觀念[J].長江建設,2004.
[2]邢忠.邊緣區與邊緣效應——一個廣闊的城鄉生態規劃視域[M].科學出版社,2007.
[3]王宏偉,袁中金,侯愛敏.城市增長理論述評與啟示[J].科學出版社,2003,6.
作者簡介
王璇(1993,07—),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學生,群眾,碩士,主要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作者單位:湖北美術學院 環境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