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而且關系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通過什么方式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成為了我們當前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而紅色文化作為中國人民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和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作為黨和人民奮斗歷史的沉淀,承載著革命志士為祖國為人民犧牲的偉大精神。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進入多元化經濟發展時代,大學生作為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在無形之中受到沖擊和影響。一些不夠積極向上的思想悄然影響著大學生三觀的形成,紅色文化教育有必要引起高校甚至社會的高度關注,紅色文化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歷史使命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1]。
當前,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應受到社會各屆的普遍關注。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問題的真正根源。通過歸類,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大學生自身的原因。目前大學生總體上處于健康向上的狀態,但是很多大學生還沒有形成完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大學生的消極倦怠思想也出現上升趨勢,比如現在的大學生絕大部分家庭生活環境相對優越,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歷練,從而害怕吃苦受累,導致個人主義比較強,享樂主義容易形成,對社會價值的把握較少。對紅色文化理論的學習不夠重視,更不能學以致用,導致大學生紅色文化信仰的缺失及崇高理想信念的動搖。
第二,高校存在的原因。由于大學生就業壓力導致學校比較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技術的培訓,重視各種等級證書的考取和就業率等,從而漸漸忽視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對紅色教育也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去重點挖掘紅色文化的資源,所以在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方面力度不夠,沒有把紅色文化用心地融合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
第三,社會方面的原因。社會在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之更新換代,而舊的社會意識以及形態還沒有根本離開,各種思想互相沖擊,導致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爭鋒激蕩。社會正處于轉型期,現在進入信息化時代,各種社會信息通過光速在各種媒體上傳播,也對紅色文化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大學生自身也肩負著很多使命,大學生也非常關注社會動態和社會發展,所以社會的熱點問題也成為了大學生進行紅色教育的困難。
第四,世界文化的影響原因。文化進入多元化發展時期,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巨大沖擊。各種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嚴重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的構建,使得有些大學生過分沉溺外來文化中,過分追求娛樂,模仿外來潮流,以至于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導致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辨別能力弱化,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及學習動力嚴重不足。
所以我們需要紅色文化中革命精神的教育,需要紅色文化內涵的支撐,進而更好地平衡中西方文化,從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革命傳統。針對以上的原因和狀況,可以將紅色文化融入一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研究可行性的探究對策。
第一,紅色文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融入。家庭是任何一個人的第一教育陣地,所以紅色文化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的作用不可忽視。家長應該重視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承和教育,從而在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民族榮譽感、民族自豪感等方面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同時家庭也應該積極宣傳社會正面的消息,為紅色文化教育的進行提供一個后方保障。
第二,紅色文化在高校教育方面的融入。首先,健全高校紅色文化教育機制。很多高校不太重視紅色文化的教育,導致紅色文化教育的影響非常微弱,針對這些情況,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紅色文化教育機制,加強對紅色文化教育機制的完善。其次,讓紅色文化教育進課堂。高校應將紅色文化的知識利用新的方法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實現紅色文化編入教材中,把紅色文化帶入課堂中來。再次,適當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只有親身體驗到紅色文化的內涵才能把革命精神教育充分發揮。比如創建紅色文化學生社團。引導學生主動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定期舉辦社團活動,舉辦研討會以及印刷宣傳海報,吸引和呼吁更多的大學生加入紅色學生社團,形成學習風氣。
第三,紅色文化在社會教育方面的融入。首先,在社會上推動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工作,根據黨和政府的外宣工作需要,通過民間外交的形式,向國際社會推介中國紅色文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崇高形象[2]。形成紅色文化的潮流,增加紅色文化的影響。其次,手機現在已經成為大學生溝通與交流的主要工具,社會在宣傳時不要忽視手機這條宣傳渠道,讓大學生在娛樂的同時無形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知識。與互聯網結合,使靜態的紅色文化得到新的發展,可以建立紅色文化網站使大學生便于瀏覽和保存,大學生可以系統完整的了解紅色文化。再次,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保證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傳承下去。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生動性來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大學生在參觀實踐的同時了解紅色文化奮斗的歷史,增加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高紅色文化教育的可行性。此外,紅色文化節日是紅色文化奮斗的歷史遺留產物,通過紀念這些節日引導大學生道德素質的養成,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國家發生重要事件時,人民都體現出了愛國熱情和團結一致的愛國精神,高校及社會也可以利用這些事件宣傳紅色文化教育意義。
紅色文化是一種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是一種高尚的革命道德情操。賦予紅色文化時代精神,能給大學生帶來情感和思想的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紅色文化 http://baike.so.com/doc/1501406.html
[2]魏建克.紅色資源開發運用的方法論透視[J].學術探討.2008(9)
作者簡介
侯玉玲(1980.09---),女,山東濰坊人,碩士,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山東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