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遠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以及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就是課堂數學。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行,學校教育教學與時俱進,積極探索一條發展新路,即將“導、學、測、評”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作為課堂教學信息的主要傳播者——教師,應該充分擔負起主導作用,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之相對應地創設教學情境、指出學習目標、指導自學、檢查學習結果、總結反思評價等,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不斷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導: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內容
摒棄以往講課直接入題的形式,創設與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心理相符合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新課階段。例如,在教學朱自清《春》這節課伊始,教師并沒有用慣常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春》……”這一套路開課方式,而是利用多媒體制作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課件,先是播放大自然中春天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并配以柔美的音樂,讓課堂立刻彌漫出春天的氣息。學生一邊觀看春天的美景,一邊體會春天的盎然生機。其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孟浩然的《春曉》、杜甫的《春夜喜雨》,之后,教師創設了一段語言情境,“古往今來,多少作家滿懷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朱自清的這篇散文《春》,看看會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春天的感悟?”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律動,急于領略朱自清筆下的春天又是怎樣一種蓬勃,學生融情入境,思緒已經進入吸納新知識狀態,為接下來的自主學習埋下伏筆。
二、學:指定學習目標,增強自學意識
教師作為主導者,要將學生思維散亂的韁繩收束起來,向其指明一節語文課學習的目標是什么,包括知識與能力目標,即讀準字音,理解字詞,了解課文內容;過程與方法目標,即用自主或者合作等學習方法理解文章,品味語言,從而達到提高語言運用和分析能力等目的。同時語文課文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即通過深入理解課文,做到情感共融,體會作者付諸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同時對學生自學需要花費多長時間、教材幾單元幾頁的教學內容、自學時宜采用哪種方法、要求思考哪些問題等作出明確的指導。如,朱自清《春》這篇文章自學時間是10分鐘,引導學生在自學時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要求思考課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自有何特點?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學生自學則有方向,目的明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打造導學自主的有效語文課堂。
三、測:對應自學指導,檢查自學結果
以自學指導中的具體要求為檢測依據,設定幾個與語文課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習題,或是一些經典的試題,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查和鞏固。如,就朱自清的《春》學生自學后,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幾道題:(1)課文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一句對寫春花有什么作用?(2)作者“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是由花朵想到了什么。那么,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一景象你會想到什么?請用幾句話將它描寫出來。(3)把文中有沒有把景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的例子,你認為寫得好不好?說一說你的看法……就學生的回答以及存在的問題先讓學生個人思考,再上升到生生之間交流探討,一直到小組之間的大討論,若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時,教師則看準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就一些共性或者是個性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點撥,所謂點撥,就是以“四兩撥千斤”的小、巧、妙的力氣,解決學生所遇到的最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切記不能替學生思考問題,而是組織學生以最大能力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教師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評價者,從而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深意和目的。
四、評:貫穿學習始末,升華課堂教學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學、測、評”教學模式的運用,讓學生充分體現出主人責任意識,這其中還體現在這一模式的“評”上。評價并非是最后一個環節,而是貫穿始終的一個手段。可以說,評價不僅在于教師對學生自學情況的評價,還在于學生自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與小組之間等的評價。既包括教師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合作交流探究中,練習回答結果中等的有針對性的,充滿正能量以及及時糾正錯誤、規整學習航線的評價,還包括,學生通過自己學習中暴露的問題進行自我評價,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式方法、學習效果的自我反思與內省,與其他學生的評價相結合,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綜合發展。評價要評在點上、關鍵處上,能夠讓學生獲得思想和認識的提升。評價也要充分解讀學生,尊重學生群體差異和個體差異,評價做到有的放矢,從而讓整個課堂教學既緊張又活潑,充分展示學生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推動語文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總之,“導、學、測、評”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持之以恒地摸索和探究,不斷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提高教學效果。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導、學、測、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5]GHB0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