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婷
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和認知程度來看,初中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較慢,他們更容易接受形象化和直觀的知識。因此在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中應用地理教具,能夠更加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進一步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鐵路運輸與公路運輸》是上海市初中七年級地理教材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其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識記我國主要鐵路干線和鐵路樞紐的名稱。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在縱橫交錯的鐵路分布圖上尋找鐵路名稱和樞紐城市,容易產生厭煩的情緒。教師制作簡易的地理教具,讓學生小組合作,利用鐵路教具設計鐵路樞紐,并設置競賽搶答。這樣不僅能增強課堂的體驗性和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將枯燥的知識點轉化為有趣的課堂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
一、教具制作
1.材料準備
A4黑色卡紙、A4白色卡紙、磁鐵條若干、6個紅色圓形吸鐵石、
剪刀、膠水、雙面膠(見圖1)。
2.制作步驟
(1)將黑色卡紙裁成寬度為2.5cm(長度不限)的長條;
(2)將白色卡紙裁成寬度2cm,長度為4cm的小長條;
(3)將白色卡片每間隔4cm貼在黑色長條上,制作成鐵路線(見圖2);
(4)將制作好的黑白紙條鐵路線的背面貼上吸鐵條;
(5)準備若干條鐵路線教具,每一組配一個紅色圓形吸鐵石。
二、使用辦法
1.課前,將班級學生分成6個小組,每一小組定好組長1人(負責管理紀律)、發言者1人(負責本小組鐵路樞紐的解說)、設計者2人(負責商定選擇哪個鐵路樞紐)、操作員2人(負責在黑板上用教具拼出鐵路樞紐)。
2.教師用教具進行示范,鐵路線教具表示交匯的鐵路線,紅色圓形吸鐵石表示交匯的鐵路樞紐。
3.每組發放鐵路教具若干個和一個圓形吸鐵石,請每組同學依據“中國主要鐵路分布”圖,參照教師示例方法設計出一個鐵路樞紐。
4.活動設計要求:
(1)至少有兩條鐵路線交匯;
(2)鐵路線的擺放一定要和地圖相符(注意交匯的鐵路線數量和鐵路方向)。
5.限時5分鐘,請各小組的操作員依次到講臺用鐵路線教具在黑板上擺出鐵路樞紐。發言人負責提問和公布正確答案。
6.其他組成員以小組競賽形式進行搶答,評分標準:
(1)答出正確的鐵路樞紐,計一分;
(2)能正確說出該鐵路樞紐所交匯的主要鐵路干線名稱,計一分;
(3)活動過程中有違紀行為的,違紀一次扣一分。
7.公布獲勝小組,給予獎勵。
三、教具運用展示
學生示例一:如圖3所示,這個鐵路樞紐有五條鐵路干線經過,南北走向的有三條,東西走向的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一條,猜猜看是哪個鐵路樞紐。同學們快速查閱地圖,發現這樣交匯的鐵路樞紐是北京市,交匯的鐵路線有: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京哈線和京包線。
學生示例二:如圖4所示,這組同學設計的鐵路樞紐只有兩條鐵路干線交匯,雖然線路簡單,但是這樣的鐵路樞紐卻有很多,最后確認為京廣線和隴海線交匯的鐵路樞紐——鄭州。
四、教學效果
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認識我國主要的鐵路線和鐵路樞紐。如果教師只是口述,讓學生在地圖中圈畫鐵路線名稱進行記憶,很難讓學生將注意力都集中在識圖上。因此,通過使用地理教具可以有效地改善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熟悉我國鐵路線和鐵路樞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協同、溝通、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性。同時,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小組競賽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積累和技能提升。
3.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思維深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鐵路樞紐概念較為抽象,有些學生的地理認知能力較差。因此利用形象化的教具,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生動的知識。學生通過使用鐵路線教具,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鐵路樞紐這一個概念;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理解有些鐵路樞紐比如鄭州、石家莊等能快速發展并成為省會城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五、思考改進
制作完成的鐵路線教具都是一條條直線段,而在中國主要鐵路分布圖上,因為地形、水文、資源、城鎮分布等因素,大多鐵路線是曲線分布的。這就需要對教具進行改進,比如可以使用暗扣作為活動關節,將一條鐵路干線由多條短的線段組合而成。這樣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示鐵路樞紐。
在學生分組設計鐵路樞紐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為了增加本組出題難度,往往會挑選一些比較生僻的樞紐城市,如烏蘭察布市、中衛市。雖然這樣的城市也有兩條以上的鐵路線交匯,但是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選擇的鐵路樞紐進行一些設定,比如要求必須選取主要鐵路干線,樞紐城市是省級行政中心或者是重要的礦產資源地。
今后教師要積極運用地理教具,配合課堂教學,多設置一些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讓學生體驗學習快樂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