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濤

摘 要:教學研討是教師的常規工作,如何讓常規研討更深入地指向學生的思維訓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教研工作。教研形式很多,比如“說課”、集體備課等。題目是考查學生學習能力的載體,將“說題”融入課堂、融入教研,能夠提升教研深度,使教學研討更具體。
關鍵詞:說題;教研;內涵;外延
【案例分析】
【問題提出】(2015年廣西玉林中考)如圖1,已知正方形ABCD邊長為3,點E在AB邊上且BE=1,點P,Q分別是邊BC,CD的動點(均不與頂點重合),當四邊形AEPQ的周長取最小值時,四邊形AEPQ的面積是 。
【命題立意】本題旨在考查軸對稱的性質,屬于最短路線問題、“將軍飲馬”原理。
【涵蓋知識】本題考查了軸對稱的性質、最短路線問題、正方形的性質等。
【分析解題】根據最短路徑的求法,先確定點E關于BC的對稱點E′,再確定點A關于DC的對稱點A′,連接A′E′即可得出P,Q的位置,如圖2所示。再根據相似得出相應的線段長從而可求得四邊形AEPQ的面積。
【思想方法】本題屬于“將軍飲馬”原理,運用軸對稱性質先確定P、Q兩點的具體位置,再根據四邊形的相關知識展開對面積的求解。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思想,把面積組合轉化為具體運算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變式拓展】
以上呈現了一個數學學科說題過程的案例,在具體實踐中說題活動可做如下界定。
說題是說者從題目立意出發,解說題目所涵蓋的知識點,找到結論到題設之間的必然聯系,從而解答問題。在解答過程中從題設和結論兩方面進行變式和拓展,展示思維過程。
說題活動可以應用于教學的方方面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題實際就是一次說題實踐,在集體教研中教師之間可通過具體題目分析使教研活動更加具體化。通過說題,促進參與者深入研究試題功能及其教學策略,從而提升習題講評的質量與效果。
說題是一種深層次的備課活動。說題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試題研究與編制能力、學生思維的分析判斷能力以及習題教學的規劃與執行能力。
說題活動大致可呈現如下步驟:
一是說命題立意。題目是命題者與做題者之間的媒介。命題者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情境中融入所要考查的知識進而提出問題。做題人應用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行解題。解題過程實際是做題者與命題者之間的對話過程。說題者要把兩者結合起來,解密命題者與說題者之間的思維密碼。可以說,題目是媒介,說題者是橋梁。這是說題的根源。
二是說涵蓋知識。命題者通過具體題目融入所要考查的知識點,在創設的情境中提出問題,這就需要說題者深入剖析所說題目所要考查的核心知識、主要方法以及想要讓做題者形成的思維能力。題目可來源于中高考試題、教材例題、課后習題、自命題、作業題等典型題目。這是說題活動的起點。
三是說分析解題。分析題目的條件與結論對解題思路形成的作用,分析解題思路形成的路徑,分析形成解題思路的關鍵點以及如何突破等;闡述解答的過程、步驟、格式,總結題目特征、解題規律、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這是說題活動的重點內容。
在長期的說題活動實踐中形成了如下思考:
一是說題活動要堅持走論題、研題、命題的路徑,提升教師自身教研能力。教師從選題到分析命題立意,總結規律,提煉方法,在集體教研中,同行之間共同探討、優化、提升解題思想,形成知識模型。這是教師自我突破的過程,尤其是從說題走向命題,教研群體的能力會得到較大提升。
二是說題活動的根本受益人是學生。教師說題的歸宿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所以說題不是就題論題,而是尋找培養學生提高能力的著力點,尋找教會學生解題的突破口、關鍵點,同時還要研究適合學生學習的最佳途徑,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說題過程中融入學生說題,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學生思維習慣的形成具有更大的意義。
三是說題活動最終的目的是讓師生提出更多、更有價值的問題,這是說題活動向更深層次發展的要求。
提出問題不僅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被人們看做是創造性活動或優秀才能的特性。
參考文獻:
[1]寂靜法師.讓孩子成才的秘密[M].團結出版社,2014.
[2][美]戴爾·卡耐基.卡耐基成功學大全集[M].迪敏,譯.同心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