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靜
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概括來說也就是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素質。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已顯得非常重要和緊迫。本文通過分析核心素養理念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及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加強集體備課,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扎實做好“三案定教、四步實施”集備活動,注重“五個轉變”的規劃與落實,實施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扎實培養學生信息基礎能力。“三案定教、四步實施”就是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教師教學規律,既備場景,也備細節,更備作業。備教材為中心備內容為重點,但由于是課前工作,所以教師在考慮分析學生個體、學生學情上總是有一定欠缺。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感受到了這些困惑。比如,如何備好學習情緒的暴發點?如何備好學生能力發展的支撐點、生長點(包括情感、知識技能的生長點),不同的班,不同課,不同年級,如何找到一個基本的模式和方法?這都需要不斷地實踐和探索,需要完善和發展。因此,教師應注重“五個轉變”工作,即單向性→多向性,單元性→多元性,被動型→主動型,靜態型→動態型,接受型→體驗型,加強課后個性補教工作。
如在“Word”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分組完成的班級小報。在編制小報時,要求運用Word文檔建立;會設置字體、字號(居中、顏色)、段落排版(段落縮進、行間距等);插入圖片、藝術字;能利用繪制的表格,進行邊框、底紋設置等。學生熟練掌握上述操作技能后讓其定主題、定內容,并自己構思、排版。老師只是作為作品點評者和點撥者。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極大的發揮,培養了學生間的協作意識和合作精神,為走向社會工作打下了團隊合作意識的基礎。
二、拓展第二課堂,提高學生操作技能
信息無處不在、無處不存,信息技術的學習僅靠課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避免學生沉迷網絡,老師可以定內容、定主題,再讓學生每周回家網上查閱信息技術相關主題內容,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新動向和熱點問題。周末回來,由小組長收集整理,上課時再用3~5分鐘時間讓小組長展示、闡述。這種課外新、熱點追蹤,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視野,拓展了書本外更多知識,鍛煉了學生動手搜集整理的實踐能力和學生表述的語言能力、寫作能力。
在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學習中,學校涌現出一些優秀的學生,他們已不再滿足課堂所學,對計算機的許多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術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基礎較好,有這方面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了能讓這部分優秀學生的能力能較好地得到培養和深層發展,科組成立了信息技術第二課活動提高班、興趣班。就我校而言,組建有電腦繪畫制作班、電子報刊制作提高班、閃客動畫培訓班、網頁制作班、機器人興趣小組競賽培訓班、信息學奧賽輔導班。在輔導過程中,我們教師盡量調動和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如結合美術、音樂、語文等相關知識進行作品創作。
三、開展學科整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能較好地改善和營造新的教學環境,實現“以人的發展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從而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信息能力和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所成效。
1.信息技術的技能方法在其他學科知識整合,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綜合信息能力與素質
就信息技術學科本身而言,如同語文和英語一樣,它具有工具性的特點。這就使得信息技術課能夠進行跨學科運用,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綜合能力。如將打字練習與英語背讀相結合;利用Photoshop軟件進行美術作品創作;用word圖文混排功能進行語文作文、校刊的編排;用excel進行班級成績分析形成數學統計圖;利用Flash動畫制作物理中浮力實驗和滑輪組實驗等。通過信息技術整合其他學科知識,實現在同一知識點上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側重點的學習,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創新意識和信息綜合能力。
2.信息技術整合創造自由式選擇學習環境,發展學生個性與特長,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要出發,利用信息技術學科整合構建自由式選擇學習環境。整合前,教學內容的大小與范圍、教學進度的快與慢、各知識點的順序與角度、練習的難易與梯度,局部與整體等,很難做到協調統一。而課程整合,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通過信息技術網絡與學科整合,形成一個以小見大、由點到面的拓展性的“網狀學習”環境。在這種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的“網狀環境”中,一方面,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順序,自主決定學習進度,自主進行知識梳理,從而較好地鍛煉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另一方面,學生通過“獨立發現、自主探索”式的學習,促進了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對中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可能并不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于養成良好的習慣,即自信地獨立地思考問題并敢于發表自己想法的習慣。
信息技術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具有知識更新快、操作性強等特點,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實際需求,讓學生在圍繞解決生活問題的實踐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形成信息技術技能,并引導學生將其應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形成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