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潤山
據報道,我國心理不健康的中小學生人數有30%,還有說50%以上,更有甚者說已超過了70%。心理問題達到了如此驚人的地步,我們作為教師又該如何去面對呢?
據分析,造成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首先,它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改革開放,使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在享受經濟優先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受到了不良附屬品的入侵。那些不良的觀念與風氣使得求知獵奇的青少年難辨良莠。當學校的教育與外來思想產生矛盾的時候,學生的心理取向便無所適從。不少青少年被那些不好的意識形態所迷惑,整天沉迷于玩樂當中,以至誤入歧途,違法違紀。
其次,不良的家庭因素也左右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不少家長因疼愛而百般遷就子女,視其如掌上明珠,嬌寵的生活使子女心理承受力低下,受不得半點挫折,結果反而害了他們終生。某中學生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自少便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小學時候因就近入學,成績名列前茅。升入中學離家寄校求學的時候,生活不能自理,成績每況愈下。不良的家庭環境同樣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障礙,現今社會上的問題少年,絕大多數因為缺少了溫暖的家,或是父母離異,或是家庭暴力,正是這些不值得留戀的家庭,使他們失去了做人的信念。
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第三個因素,我認為是學校。學校是個育人的地方,它承擔著培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任,若是教育不當,學校將承擔學生心理不健康的責任。“減負”的號角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但落后的教育思想,使學生為了應付各種考查與競爭,忙得毫無喘息的機會。學習的負擔如此之重,他們稚嫩的心理自然就會難擔重負。教師們“心理健康”的說教也就隨之流逝。曾有這么一個真實的事例:某校的優才生,在校、在家都是天之驕子。一次區級的知識競賽后,由于發揮失常,覺得有負老師與家長的期望,便結束了原本絢麗無限的人生,留下了一個不可挽回的遺憾。這是何等脆弱的心靈?寶貴的生命竟然溺殺于一次在人生舞臺上根本就微不足道的挫折,實在惋惜。
學生由于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而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在以上的條件下已是屢見不鮮。因而,出現了前面的數據報道,我們也不必再少見多怪了。但身為一名人民教師,眼看著一朵朵嬌嫩的花朵在重壓下憔悴、凋零,我們又于心何忍?
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教育部早有文件指示,“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目標已經明確,那么,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該如何開展呢?
明確學校教育工作的方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生觀——這應該是工作的第一步。要知道,學校的任務是教書育人,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學校必須以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作為教育的核心。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的自我價值感,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和抵御挫折的能力。
我們還要從教師自身修養水平的提高上下功夫。前面已經提到,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許多源于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我們要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幫助教師進修業務的同時,指導他們運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積極、樂觀、向上、和平、健康的心態,讓學生在與教師的愉快接觸中潛移默化,健康成長。
另外,我認為課堂教學、活動訓練及環境陶冶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并能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接受能力,努力營造課堂上良好的心理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在學科內容中開發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在授課的組織過程體現和滲透心理健康知識。我們在最新的教研活動評比中,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作為課例優劣的評比條件,效果反映甚佳。而游戲和活動更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還有,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少了家長的參與。我們要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盡可能與家長進行溝通。如建立家長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長學校授課的重要內容。召開家長會,請家長到校觀摩及舉辦家長聯誼的活動,讓家長們清楚,家庭結構、家庭氣氛以及家庭的管教方式都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著重要的影響。只有穩定的家庭結構、和諧的家庭氣氛、合理的管教方式,才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積極的意義。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家學習、生活及心理發展的狀況,學校還可以設計一份“家庭聯系表”,由家長觀察其子女在家的活動情況,定期與學校交流,學校設置專人(心理教師)進行評閱,總結家教中好的方法,并及時發現學生思想中的異動情況,有的放矢,實施心理輔導。
至于心理輔導課,這也是我們開展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是運用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給學生系統地介紹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其形式包括講座、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討論交流等。
而心理咨詢室的設置,在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占著重要的地位。它需要專職的心理教師,負責解答學生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心理問題,掃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咨詢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電話咨詢、信件咨詢,甚至是面對面的咨詢也沒問題。其中,通過電話來咨詢的效果是最好的,因為這樣可以述說清楚,同時又避免了跟老師見面的尷尬。
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要解決他們心理障礙的方法也同樣數不勝數,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利于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