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當前加強學校教育實踐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學校全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努力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的傳播質量,把國學教育通過圖文并茂、傳授經典、深入淺出等方式在校園傳播,讓學生能夠有興趣去學習、積累、傳承,并在傳承和弘揚中著力培育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學校必須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工作,有鮮明的制度保障和實施方案
學校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相結合,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到知行合一,使得“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家喻戶曉。本著“高品位、高起點”的原則,對校園進行優秀文化著裝:讓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顯現出“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特征,特別是學生活場地的墻壁、走廊處要懸掛名人名句、經典故事、國學詩文等,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勵自己增長知識、錘煉品質。讓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融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寓具體的課堂教學之中、寓具體的課外實踐活動之中,不失時機地創設情境,全方位地培育青少年學習、積累、發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新風尚。語文課堂要結合課文內容和教材特點,有針對性地將國學經典融合到對課文內容的學習鞏固、遷移內化等環節中;數學課要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我國數學發展的淵源及涌現出的許多數學家對人類社會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美術課要欣賞古代名畫;音樂課要聆聽古典音樂,體育課領悟中國功夫的神奇。用這種不著痕跡的方式將學生引入國學經典之中,讓其產生喜愛之情。
二、構建書香校園、內化優秀文化
為了更好地在校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德才兼備的莘莘學子,學校就要把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與具體的課堂活動結合起來,強化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理解、積累運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學校要以積極的態度擔當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培育、傳承的重任,做好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示范引領、宣傳、管理工作。讓校園處處充滿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師生時時刻刻都能接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事事都能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激勵和鞭撻。其次,學校要構建好圖書室、閱覽室,班級要構建好課外閱讀圖書角,添置充足的適合學生閱讀的優秀傳統文化書籍,讓師生在閱讀優秀傳統文化中盡情地領略山川河流、古今名跡、人情風俗、美德傳統,在經典誦讀中啟迪智慧、開闊視野,在晨誦暮讀中汲取營養、增長見識,裝扮美好人生。
三、開展好第二課堂和大課間活動,老師家長言傳身教,培育優秀文化
特長培育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發展,所以老師們要親自帶領學生們組建好興趣小組,用心培育。象棋、笛子、二胡、書法、剪紙、刺繡、手工制作等是農村人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農活閑暇時節,相鄰們圍坐在一起,男人們下象棋、吹笛子、拉二胡、哼小曲,女人們邊拉家常、刺繡、剪紙、手工制作,孩子們圍觀學做,從小受到耳濡目染之熏陶;師生共同開展好“晨誦暮讀”優秀古詩文活動,引發學生對優秀古詩文的興趣和喜愛之情。與此同時要開展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開展古詩文朗誦比賽、古詩文知識競賽、舉辦“中國漢字”書寫大賽,“經典誦讀”比賽、閱讀“經典詩文”心得體會征文評獎活動、評選課外閱讀先進班級、優秀讀者等活動來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青睞;通過舉辦“紀念英烈”“感恩教育”“優秀傳統節日”等黑板報、專欄、手抄報,讓學生在具體的承辦過程中學會搜集、積累、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途徑,更多地了解英烈的光輝事跡和人民群眾對“英烈”的懷念崇敬之情,懂得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知道紀念這些“傳統節日”的目的意義,以此來了解祖國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開展以“尊老愛幼從我做起”演講比賽、“頌美德、明榮辱”主題班會、“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故事會、為“特困生、殘疾兒童獻愛心”活動等,評選獎勵具有代表性一批批的學生,讓典型事例、榜樣作用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品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傳承優秀文化的目的。
四、構建家校聯動平臺,共筑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橋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唇齒相依的關系
學校開展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家校和諧互動,通力合作,才能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積累、傳承取得更好的成效。
學校要利用“校訊通”“微信群”家訪等平臺,及時給家長傳遞學校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的具體信息,耐心細致地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懂得:孩子“晨誦暮讀”優秀傳統文化對學業成績是有很大幫助的,既能培育孩子的記憶力、理解力,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又能錘煉意志品德,啟迪智慧,樹立遠大理想。孩子接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熏陶。家長要言傳身教,發揚好“愛國守法、遵守公德、珍視親情、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傳統美德和優良家風,帶領孩子學習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好學習型、文明型家庭。以美德培育美德,以書育性,帶頭閱讀文學、歷史、名人傳記等書籍。讓孩子從作品中的優秀人物身上領悟到主人翁優良的品質及內在魅力,受到感染熏陶、內化;從歷史人物的成敗興衰中看到其性格上的缺陷對其事業的影響,從名人走過的人生歷程,體會他們堅忍不拔、矢志不渝的毅力和精神,增強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信心、決心和恒心。在“言傳身教”中引導孩子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使其成為一個能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者、開拓者。
只有家長和學校共同承擔起對孩子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傳承優秀文化,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才能為建設文明鄉村、文明校園、文明家庭作出貢獻。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農村校園的實踐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7]GHB177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