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令 吳文博
【摘 要】近年來高校體制改革,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所帶來的則是大學生就業這一熱點社會問題。從大學生就業實際情況出發,就業壓力較大。為應對這一問題,高校紛紛開始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旨在通過這種方式,以創新謀發展,以創業促就業,緩解高校大學生就業壓力和就業難的問題。本研究以理工科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構建適用于理工科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育體系。
【關鍵詞】理工科;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育體系;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0-0047-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18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es year by year in the system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brings about the hot social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is great. To cope with this proble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In this way,they aim to promote development through innovation,promote employment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and alleviat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research tak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structs the cultiv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Key words】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ability;Cultivation system;Construction strategy
0 引言
大學生就業問題現階段已經上升到國家的工作高度,并且近年來為了全面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壓力,也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與指導方針。但從實踐效果來看,創業逐漸成為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方向,各個高校也看到這一點,紛紛開設創業教育活動,用以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將創業能力進行細化分析,可以具體的定位為人格特質、知識儲備以及實踐能力三個層面,本文以此為重點,展開研究。
1 理工科大學生創業活動基本特征
理工科大學生創業活動的基本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其一,風險性。創業與就業不同,本就具備一定的風險性。對于創業者而言,創業過程中涉及到的風險因素較多,具體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以及環境風險等等,也正是因為這些風險因素的存在,導致大學生很難邁出創業這一步,多元的風險源成為決定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決定條件,創業的風險性要素需要進行考量;其二,創新性。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對于理工科的大學生而言,其具備較強的創新頭腦,能夠通過所學知識參與到創業當中,以創新謀發展。雖然目前市場環境良好,但也同樣較為成熟,只有實現一些技術創新和工藝創新,才能夠尋找到一絲發展空間,獲得市場的普遍認可,從而探索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其三,社會性。創業活動是市場環境得以高度繁榮的重要方式,相比于就業,創業活動更具活力。理工科大學生創業活動的社會性特征,實則是改善了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緩解市場就業壓力。同時,這種創業能力的挖掘,促進知識經濟時代走向繁榮[1]。
2 理工科大學生創業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
從理工科大學生創業活動的基本特征來看,實際上是機遇和風險并存。但想要在創業活動中取得成功,則需要具備一些基本能力,具體可以從人格特質、知識體系以及實踐能力三個層面著手。完善的人格特質是創業的根基,全面的知識體系和實踐能力是創業的核心要素。理工科大學生具備這幾個方面的基本能力,創業成功率和有效率會大幅度提升[2]。
2.1 完善的人格特質
完善的人格特質,對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參與創業活動具有積極意義。同樣,創業活動的高風險性對大學生的人格特征提出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發展要求。首先,面對創業活動當中的高風險性因素,大學生本身應該具備較強的逆商能力,對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項困難和問題能夠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之法,在困境中學會堅持和成長;其次,理工科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需要具備較強的市場敏感度和洞察能力,對市場本身具有一個動態性把控的能力,及時的看到市場動向,確定創業選擇,為自我的創新意識養成提供條件;最后,理工科大學生要具備較強的合作能力。從創業活動本身出發,其社會復雜性較強,大學生本身要具備較強的合作意識,最終達成優勢互補的目標,使得內在的優勢效用得以發揮。完善的人格特質,成為理工科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重要能力[3]。
2.2 全面的知識體系
全面的知識體系,是對理工科大學生創業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從調查數據的結果也可以發現,具備全面知識體系的理工科大學生創業成功率要遠高于不具備全面知識體系的理工科大學生。對此,這項能力需要大學生本身在日常學習和生活實踐中積累。例如,在創業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公司的工商登記,辦理相關的營業執照以及組織機構代碼證等等,這些基本事項包含在創業過程中,對這些內容理工科大學生要有最基本的理解[4]。同時,企業的創辦要設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包括人事部門、財務部門以及營銷部門等等,想要達成良好的管理目標,大學生要不斷去學習和接觸先進的企業管理知識和管理思想。由此可見,創業過程是一個對綜合知識檢驗的過程,理工科大學生掌握全面的知識體系,是決定創業成功的重要能力之一。
2.3 系統的實踐能力
相較于一些知識體系的相關內容,實踐能力對創業成功的影響更大一些。在創業實踐能力方式,根據類型的差異,大致可以分為一般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三個層次。對于理工科大學生而言,想要達到創業成功目標,需要具備綜合實踐能力。這其中包括技術、經濟、專業、心理以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對于這些實踐能力,理工科大學生要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鍛煉和增強自己創業實踐能力,為創業成功率的提升提供支持。
3 理工科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育體系構建策略
對于理工科大學生而言,創業能力已經逐漸融入到教育體系當中。但受到環境方面的限制和影響,創業教育體系并未全面形成,影響力依舊十分有限。創業作為就業問題的有效解決途徑,創業教育能夠為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產生積極影響,讓大學生更主動的投身其中。本次研究則是以理工科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育體系構建為研究側重點,從兩個層面展開系統的分析與研究。
3.1 構建系統化全方位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
創新創業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以課程為根本,以平臺為依托。前者,面對理工類專業的高校大學生,學校需要開設通識課程,使得大學生對創新思維以及創新概念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知,從而在創新教育的環境中掌握創新技法。同時,也應該找準教學的重點,實現對理論和技能的有效融合,即理論知識講解完畢之后,還需要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實踐,增強動手能力,更主動、更系統的在創新課程中尋求發展。當然,理工類課程在開展之前,教師還應該以創業能力的培養為前提,對課程內容進行具體的設計與優化,形成系統、可行的設計方案,并對大學生進行創業能力方面的考察,滿足創業能力與教學實踐的完美融合;后者,在高校內打造創新創業的支撐平臺。學校應該充分意識到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學校內建立和開展多元化的支撐平臺。目的是以支撐平臺的構建來為大學生的創新設計、創新實踐以及創業實踐能力提升提供保障。例如,在校內開展一些技能大賽,鼓勵理工類大學生參與其中,發揮出自身的想象力[5]。打造實踐教育基地,以科研創新為前提,促進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為創業方向的定位確定基本框架。總而言之,理工科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形成全面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發揮出教育領域應有的價值,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全面提升[6]。
3.2 開展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
創業教育實踐活動是對學校創業模式構建的有益補充,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將產生積極影響。開展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具體從三個層面著手:其一,開展課外創業活動。學校應該發揮出自身所具備的資源優勢,積極鼓勵理工科大學生參與到相應的大學生競賽項目當中,并積極為大學生探索參與課外實踐的機會,使得大學生對于創新設計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知,在參與到具體實踐的過程中設計出更多的新成果,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更好地意識到創新對自我發展的重要性;其二,組織和指導省級或國家級的課外科技競賽和創業活動。高校應該積極的搭建實踐平臺,為大學生參與到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類型賽事提供便捷條件,在主動的參與和探究實踐中來增強大學生的知識體系與實踐能力。依托這種良好的校園創新創業的環境,對大學生感受創新創業價值具有積極作用。這種學風和校風的形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其三,學校要針對理工科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一定的支持,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鼓勵理工科大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訓練之中,指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為已經初具規模的項目提供資源傾斜和經費支持,提供更多實踐和科研機會[7]。
總的來說,理工科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不單單能夠緩解現階段社會就業壓力的熱門問題,也能夠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指明方向。從研究可以發現,大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業能力,在學校教育領域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既要提供創業教育框架,也需要提供創業教育平臺。在基礎框架和平臺的影響下,實現大學生自身創業能力的穩步提升。經過本次研究,望研究內容能夠對理工科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培育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張陸燕.關于理工類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課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J].輕工科技,2018,34(04):182-183.
[2]方婳婳.淺析理工類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構建[J].商,2016(13):24.
[3]劉明,王渤,王杏周.理工類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多層次培養體系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8):80-81.
[4]豐玉梅.理工類高校大學生創業傾向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5(12):109-111.
[5]劉敏嵐,胡明山.大學生創業的特點與啟示——基于江西理工大學87個創業案例的分析[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4,35(06):47-51.
[6]李英,韋嘉,鄒巍.理工農科大學生創業態度現狀調查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西南大學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02):142-146.
[7]謝巧生.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廈門理工學院為例[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04):10-14.